2、修订当前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把现收现付制改为通行的应收应付制。建立起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价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防止帐实不符现象的产生。
具体操作办法可由财政部门对资产的不同性质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等。对于固定资产的原值可通过“固定资产——原值”和“专用基金——固定基金——累计折旧”两个明细科目反映,累计折旧情况通过“专用基金——固定基金——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两个明细科目反映,其净值反映了资产的新旧程度。这样“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会计科目不仅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规模还能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为单位制定资产购置计划和编制预算提供依据。
3、针对国有资有资产流失现象,基层学校要更为注重建立起严格的财产移交制度。在财产使用上应坚持“财不随人”的原则。正是因为人事调动,而且财产也往往因为人事调动出现“财随人去”的现象而化公为私。为此必须严格实行财产移交制度维护国有财产的完整性对调离本单位或离退休人员,要先向财产管理部门办清原所有财产的移交手续(即收回由个人占有使用财产,核销财产使用卡)后,人事部门方可以办理调动或离岗手续。
4、针对资产闲置浪费现象,财政部门应结合现有的单位部门预算,在经费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以政府采购制为主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预算。在充分分析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和工作职能的顺利开展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进行研究并制订出合理的配置标准,进而提出合理的资产购置、配置以及处置方案。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之后,将各部门单位的闲置资源交由一个部门集中整合,进行科学的管理。即应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集中处置与调剂、转让市场化,将行政管理与市场经营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制定与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资产处置办法,鼓励各单位将闲置资产拿出来进行交易,通过所有权变更或使用权转让等方式将闲置资产化为有效资源。如将一些重点中学更新下的教学设备通过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调剂中心统一调剂给一些边远落后学校。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又可以发展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
(四)建立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手段。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充分利用07年资产清查契机,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摸清“家底”,掌握资产的数量、构成及使用情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飞跃。在推进信息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统筹规划,统一运作。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资产数据库,达到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与各国有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能够相互兼容。要有统一的产权登记,统一的处置管理,统一的资产分类标准,从而达到有可靠的基础数据保障。
2.抓好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国有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从预算、购置、使用及处置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全面动态的掌握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提高资产使用率。
当然,要想顺利实现以上目标。根本还是要做好管理队伍的建设。考虑到基层学校现实情况,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每年对基层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培训,强化他们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以及计算机基础操作等,实行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和证件年检工作,明确他们的责任,使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得到不断的加强,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扎实有效。
总之,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顺管理体系、明确产权关系,充分利用、结合07年的财产清查结果摸清“家底”、建立帐卡,彻底改变重钱轻物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资产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5月30日
2.赵佩荣,姜青梅,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做法 中国农业会计 2004.6
3.宫秀芬,徐碧赢,我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探析 辽宁大学学报 2006.6
4.李宏伟,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之友 2006.8
5.毛程连,程北南,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6
6.陈秋红,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 经济师 2008.6
7.李娜,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考 中国农业会计 2008.4
中小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