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切促使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特别是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导致了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恶劣结果。纵观全球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呈现资源入不敷出的情况,进入了“正在靠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广泛利用,加之人口激增,需求增大,自然资源日益显得不足,由此导致人类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讲求经济效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会计作为衡量经济效果的手段,反映资源配置结果的工具,对资源的核算和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企业生产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相应地提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从而一种新的会计分支——社会责任会计,即“绿色会计”应运而生,并得以重视,展开研究。
二、 环境会计的目标和模式(内容)
环境会计的目标和模式是环境会计的基础内容,明确和了解这方面知识是进一步研究、探讨环境会计的前提和基础。下面,结合一些理论知识分别就环境会计的目标和内容进行阐述。
(一) 环境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联结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它不对人类生存和满足人类需求能力构成危害,其基本内涵包括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发展。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角,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做到: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自觉地注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并积极治理污染,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②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少投入多产出,谋求经济发展,而不能损害后代应该享受的环境资源。
环境会计核算与报告将提供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损失浪费、污染破坏和补偿恢复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促使企业以理性的观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远大目标。
第二、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为社会提供充分的与企业环境有关的信息。
环境会计的基本使命是提供企业的环境信息。首先利用这些信息,企业管理者可以评价企业环境政策履行方案及其结果,衡量企业对社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前景和财务风险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其次,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了解企业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情况,并据此对过去的措施做出评价,对未来做出规划。再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盈利前景做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可以了解企业竞争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最后,社会公众可以了解企业的环境表现,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做出恰当的定位,参与企业的环境管理。 具体包括:(1)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规律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的环境效益;(3)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规则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义务、贡献等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的模式(内容)
环境会计的核心是对环保支出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将其与收益反映在报表中,为政府、企业及有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环保经济决策。其核算可采用“双轨”运行的模式,即作为企业的环境信息资料可纳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计量、反映和揭示,而对各地政府环境保护的投资可纳入国民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核算。具体来说,绿色会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纳入国民会计核算体系的环境会计
按照环境经济学的观点,现行衡量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标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能正确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虚增了国家的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以环境项目调整计算的结果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明显不同,并且调整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偏低。因此,综观评价国民生产总值,需将部分环境支出项目支出纳入国民会计核算体系。这些支出主要包括环保与规划费用、补救措施费用、复原费用、住户和政府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费用支出,以及由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造成对本国环境影响的支出等。
2.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环境会计
微观上,企业生产成本反映当期环境保护支出,即企业发生的环境保护费用支出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实行企业会计和环境会计的“单轨”核算。
从环境会计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其步履艰难的关键是环境信息不易确认、不易计量,且难于揭示。因此,笔者认为,环境会计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对那些易于计量和揭示的指标先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予以核算。从环境会计的目标来看,环境成本可作为研究和应用环境会计的突破口。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成本的涵义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具体可分为: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维持成本、环境保护发展成本等。环境污染补偿成本指企业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应予补偿的费用;环境损失成本指企业对生态环境污染或破坏而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环境保护需要而勒令某些企业停产或减产而造成的损失;环境治理成本指企业为治理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而发生的各项支出;环境保护维持成本指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而支出的日常维持费用;环境保护发展成本指为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而投入的各项开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