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任何学科都有其产生的必要性。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新兴分支,同样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研究的必要性,需要我们弄清楚,搞明白,也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其必要性,才能促使我们更深一步地去研究、探讨与其有关的问题。笔者认为,环境会计的必要性有以下六点:
(一)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无能为力”,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二)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传统会计核算办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环境会计把企业和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产品成本中,能够比较准确地核算出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外资企业加强环境会计核算,可防止资本的外流。
(三)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传统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另外,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企业与环境保持密切关系,社会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此外,通过环境会计来反映、控制,并向政府及社会报告,可以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四)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环境会计不仅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资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它是一种微观自主、宏观顾及的“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
(五)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信息。
(六)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
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地核算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不仅从企业的角度,而且从社会的角度全面地、综合地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保证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四、环境会计的创建原则、措施及会计处理
目前,从环境会计的前景看,虽然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还处在初创阶段,其理论与实务(特别是实务)还显得比较粗糙,但不可否认有其较为合理的一面。会计要更好地为经济管理服务,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毋庸置疑,现代会计模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其基本原理之所以比较牢靠,就在于支撑它的三大基本支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明确的确认与计量原则,逻辑的复式簿记系统,使得现代会计成为管理科学中相对成熟的一个分支。如果绿色会计在现代会计三大支柱上无法做出突破,它确实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不过,人们不应该对此丧失信心,因为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任何理论的形成,起初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只要它反映了社会与时代的需要,它就有无限的生命力。既然“商誉”、“专利权”等本无价格的无形资产能够进入现有的会计系统,那么,谁能保证环境会计无法跨越价格计量这一“壕沟”而引进今后的会计?因此,了解西方环境会计理论的发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呼吁国家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建立环境会计制度,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可先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企业试行),相信,通过各国会计学者的不懈努力,它必将在会计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作为新兴学科,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较为科学地为环境会计的创建提供所需的环境、制度及相关措施,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了。
下面,对环境会计创建的宏观原则、基本措施和实践处理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一)环境会计创建的宏观原则
(1)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核算是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环境会计则要揭示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义务,评价环境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因而,必须要求企业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匹配的社会利润为准。
(2)公平性原则:环境资源是人类(包括子孙后代)的共同财富,人类既不能依靠欠发达地区人们的资源,也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来提高少数人的富裕水平,这就要求企业消耗资源后必须补偿。
(3)对应性原则:某种环境资源消耗转移的价值,应用于该种环境资源的补偿,这就要求环境资源补偿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否则,也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