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课堂,让信息技术教学更精彩 (二)
制定教学目标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在实践中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基础层目标、提高层目标和发展层目标。
基础层目标:培养孩子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用于学困生。
提高层目标: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孩子的能力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努力实现提高层目标,适用于中等学生。
发展层目标:针对基础较好的孩子,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而应注意学习潜能的挖掘,对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应有更高的要求,适用于学优生。
2.三维目标分层体系
同时,我们针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建立了教育目标分层体系表。
层次
类型 基础层目标 提高层目标 发展层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 理解 迁移应用
技能目标 模仿 独立操作 熟练操作
情感目标 经历(感受) 反应(认同) 领悟(内化)
【案例2】:《花香满园》中“翻转与旋转”的三级目标设计
第一级目标:能够理解并且学会水平和垂直翻转,明确“翻转与旋转”后的结果,能过通过改变雪人眼睛,让苦着脸的雪人笑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最低操作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奖励措施:三星级——电脑小能手;
第二级目标:在第一级目标的基础上能够用为雪人添加手脚具有一定的美观度。奖励措施:四星级奖励卡片——电脑能手;
第三级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物品,要求学生自己使用“翻转和旋转”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角度添加物品打扮自己的雪人。奖励措施:五星级奖励卡片——电脑小专家。
策略三:创设合理情境,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践中显得非常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应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创设合理的、科学的、多样化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每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含多个知识点,因此,学习情境并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出多个教学情境,但所有情境应该围绕一个主题综合创设,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情境的优势,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2010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的评比活动中多位老师都将所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目的紧密结合,并围绕同一主题创设了系列化的教学情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案例3】:朱洪飞《宣传海报》的教学情境创设
朱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并贯穿始终。通过“乌鸦”没水喝、“乌鸦”为什么没水喝、怎样才能让“乌鸦”有水喝、到最后“乌鸦”终于喝上水了等几个明线环节,自然地引入我国西南地区旱灾的情况,并揭示本课的主题“宣传海报”的制作。从而使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课的总结部分是这堂课最精彩的一刻,老师展示乌鸦终于喝到水了的动画,代表小乌鸦感谢大家,同时拿出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大家——一瓶水。“你想喝吗?”“只有一瓶水,怎么办啊?”有一位学生说分着喝,而另一位学生怎说要捐献给灾区的人们,课堂因此得到了升华。
策略四:科学运用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低碳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减排”(减少教师的“排放量”)。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而言,就需要我们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有效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恰到好处地发挥好教师“引”与“导”的作用,做到精讲巧练,以便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讲、引导,让学生会学
精讲、引导就是要求教师精准、精要讲解,多启发引导。对于基础较差、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具体的学习过程指导和个别辅导,在这部分学生对任务的进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不同形式的演示方法给予学生帮助,从而达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于基础较好、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动脑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只需确定探究方向,学生根据这一方向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在实践中,为达到精讲的目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资源,如:相关知识的补充,或相关的操作说明或操作视频录像,或有利于拓展学生创作思路的优秀作品等,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相关的知识、操作方法与技巧。
【案例4】:董慧珍《接龙游戏》的“羊羊课堂”学习网站
董慧珍老师的学习网站首先给出的是“词语输入方法”页面,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组的三种方法,并辅以“词语输入练习”练习,供学生检测自学效果。此外,“延伸技巧”更是给学生提供了课堂之外的知识——隔音符号的使用技巧,使学生得到知识的补充。
2.精选、巧练,让学生乐学
练习是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精心选择“任务”。
(1)提供“自选”式任务,关注学生自我需求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丰富、灵活和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一般应设计两层任务:一层是基本学习任务,全体应该完成;二层是提高性任务,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并较大限度地提高自己。
【案例5】:《小树苗快快长》——利用“画图”程序“涂鸦”
①模仿练习:仿照书上的例子,用铅笔、刷子和喷枪工具画一幅山水画。
②挑战自我:请你利用画图程序其他工具创作一幅山水画。
③课外练习:利用画图程序自由创作一幅海底世界的画。
(2)提供“综合”式作业,强调互助合作学习
由于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个体的差异性,成各个员之间积极分享知识、互相支援、共同进步,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案例4】:徐刚强《植物趣谈》的“远足购物计划”
填写“远足购物计划”这个任务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个体而言是一个比较重的任务,徐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组员填写其中的一部分,最终实现“远足购物计划”的完成。教师通过,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你会怎么给你小组的组员分配购买任务,怎样分配比较合理,你会如何分配,引导学生可以按物品类别,可以按操作能力的强弱合理分配任务。各个学生在有了合理任务分配后,开展购物计划的填写,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立足于每一节常态课的有效与高效,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营造良好的师生共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来解决问题,并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与高效性,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成为真正的“低碳课堂”。
参考文献:
[1] 杨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分析与提升策略 [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 秦晓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0).
[3] 董福生.未成曲调先有情——谈计算机课堂的导入策略 [J]. 中国电化教育,2009(2).
低碳课堂,让信息技术教学更精彩 (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