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策略初探(二)
另外,以“伙伴”组为单位的比赛过程中,常常带来惊喜。“老师”们各自的水平都不错,各自的强项也不相同。一些“老师”为了争取时间,往往教伙伴学生伙伴学生用“Shift”键,这让另外的“老师”们看在眼里,虽然这次比赛输了,但在“老师”们的脑子里,他们又有新知识要传授给自己的伙伴学生,将刚才这些“老师”的“绝活”“偷学”来,传授给自己的伙伴学生,以备下一次作战之需。渐渐形成了以赛促学、轮动提高、良性循环的局面,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设计套餐,进行任务驱动
“套餐”式的练习设计能有效促进”生生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课前要设计数量适当的题目,以供学生“点餐”。题目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做到:重点部分要加强;典型错例重点分析,易混题目对比练。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遵循知识的迁移规律,合理安排“套餐”式练习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设立了几大“套餐” :“成长套餐”,主要是针对性练习;“缤纷套餐”,主要是综合性练习;“快乐套餐”,主要是游戏类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每一种套餐的设计内在含义不向学生透露,以免大家都选择游戏类。而在每一种套餐中又分为“主食”、“汤羹类”、“甜点类”,如在“文件管理”这课中,笔者设计了“成长套餐”——图图搬家,主食:将车上的家具搬到各个房间——运用剪切;汤羹:给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间取个性名字;甜点:在“我的电脑”中找一找,是否还有其他摆设,给图图的家增添色彩——运用“复制”。选择“套餐”练习时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点餐”,要”老师”、伙伴学生共同点餐;二是选择的“套餐”练习题必须“师”生共同完成,“主食” “师”生两人都要完成,“汤羹类”是给伙伴学生完成,“甜点类”则由”老师”完成;三是”老师”要帮助、指导伙伴学生,并给予评价。两人共同的任务成果为“积分”的形式,都完成了任务则积50分,一生一学期一张“信息技术积分表”贴在书上(如下)。期末总结评价。
信息技术积分表
日期 课题 选择套餐 得到积分 自笔者评价 备注
……
(注明:在“自笔者评价”栏中分三档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备注栏中对这次成功或失败写上原因。)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管选择哪类“套餐”,学生练习题目总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老师”要负责伙伴学生是否“吃饱”,是否“吃好”。在评价时,不单单只对“老师”或伙伴学生的评价,而是对他们总体成绩的评价,评价不仅要横向(跟其他伙伴比),还要纵向(跟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相比),优秀者给予伙伴俩共同的奖励。
3.通过总结评价,推广应用经验
在“生生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随时观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堂课中,对表现好的“师”生给予肯定,让“老师”介绍自己“教学”的“窍门”,也让伙伴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心得。老师及时总结经验,并对表现出色的“老师”给予表彰,对进步快的伙伴学生给予认可。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这样一些情况:如对进步慢的学生,可考虑给他改拜一个“老师”;进步快赶上全班的学生,可考虑让他“出师”;成绩下降的“老师”,可考虑取消他的“老师”职务。
三、延伸课堂——走进同学家庭
农村学生极大多数生活在庭院中,学生之间的接触比城市学生要多,随时可以跑到附近某某同学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基于此点,也为农村信息同伴互助提供了一个平台。利用课余时间两人或几人相聚在电脑前探讨信息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一起为某作品努力合作,一同学习操作技能,达到共同提高信息素养。
1.共创作品中师徒互进
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以“赛”促“教”(“老师”教),以“赛”促“学”(伙伴学生学)是我们举行信息技术作品比赛的宗旨。当上级下发文件说要进行信息技术作品比赛时,许多老师都会想起那操作娴熟,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这个机会“非他莫属”,可是我们反过来反思一下,举行各类比赛,旨在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而非针对某一学生,所以让所有人参与到作品比赛中来,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才是我们活动的宗旨。
借每年的学校“艺术节”之机,笔者发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作品比赛中来,将时间拉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发动并布置下去。每一对伙伴必须要交一件作品,可以是绘画、手抄报、电子报刊、网页,形式不一。七(1)班有位同学,是民工子女,家里没有电脑,但是很有画画的天赋,由于条件的限制,她学习信息技术接受能力有点慢,在课堂上,她的伙伴耐心、细心地教她,她的成绩算是好些了,但有时操作还是“畏畏缩缩”的。于是,笔者特意找了一个时间跟她们俩谈话:“××同学,你是“老师”,你的电脑操作水平真是没话说,但是你对色彩或排版方面或许比起你的伙伴学生××来,还是略逊一筹,所以你们俩搭配完成一件作品真是‘绝配’。回家一起合作的时候,‘老师’要传授电脑技术给伙伴学生,伙伴学生也要向‘老师’传授‘创意’”。
2.文明上网中健康成长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里面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时时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农村初中,有许多家庭还没有配置电脑,“手痒痒”的男学生很容易被网吧吸引,不能自拔。走进庭院,走进有电脑的家庭进行伙伴互相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避免了学生盲目进网吧,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在信息技术课上笔者也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初中生网站:如(中小学数学网),(中国语文网),(中学生学习网)等。另外,在家长会上笔者还会向家长推荐,并指导如何引导学生在家里健康上网。有了家长的“监护”,学生往往会上一些优秀的网站,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分析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正视差异,寻找解决方法。“生生合作学习”不仅缓解了计算机和教师不足的压力,使得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及时得到帮助,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开城.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教学设计理论新探
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肖映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2.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信息技术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策略初探(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