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对基础教育做出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各级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文件,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中国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持续的优化、发展、创新,将是适应教育课程改革潮流的重要举措。教师可持续发展则是这项重要举措的关键环节,系统规划培训课目标,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使其树立适应时代变化的学生观和教育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创新和提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使其具备丰富教学内涵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特长,使其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拓宽教师视野,使其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这都需要在教师继续教育上下功夫。
一、优化供给内容
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素,而提高产品的需求匹配度、响应度、满足度是提高供给质量的前提。所以优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前提是对广大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及时了解、准确掌握、正确分析。从调查分析中发现,现有的教师培训关注最多的是教师的宏观需求,却忽视了参训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差异化微观需求,对参训教师的个体需求考虑不足。因此,以教师需求为牵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培训产品总需求的同时着力调整培训产品的需求结构,以达到优化供给内容的目的。
教师不但是培训的对象,更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这种主体参与性贯穿于整个培训的全过程,包括培训的计划的制定、过程信息的反馈、培训结果的评价等。学校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时,虽然也有基于教师需求的考虑,但做得还不够充分,要更广泛地征求教师的需求、意见和建议。教师的主体性达成的程度,体现了在开展培训时是否真正体现了“以师为本”。
摸底调研,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规划。对在校全体教师的年龄分布、职称情况、学历状况等基本信息了解分析后,尔后通过进一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个人特色以及教师对培训的需求,确定多层面、多维度、更适合校本培训的内容。
在培训过程中,要倾听教师对培训者、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组织管理等的及时反馈,这是提升教师培训质效的重要一环。培训之后,通过观察教师的工作态度是不是有转变,方法上是不是有改进,能力上是不是有提升,效率上是不是有提高,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并以此为参照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
关于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看法(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