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心理分析的学习体会
近年来,青少年“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 是一件让教师、家长深感困惑和棘手的事情。由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青少年早恋具有尝试、模仿、攀比等心理特征,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要预防和正确处理 青少年早恋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正确引导、积极避免,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三年来,根据自己在社区工作的经历,亲历了很多关于青少年早恋问题引发的家庭问题,现根据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心理的分析,总结如下:
一、对青少年“早恋”现象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期,容易因受到相互的吸引导致互相爱慕、互相支持而产生早恋。而青少年早恋由于情感处于主导地位,通常缺乏理性。由于青少年性生理的萌发与逐渐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变化,不但产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甚至产生了生理冲动与体验欲望,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早恋”行为往往从互相接近交谈发展到递纸条、写信,“互相倾慕”,再而发展到两人密切往来,结伴游玩,暗中幽会等,个别甚至发展到不堪设想的严重行为。
对青少年“早恋”现象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是一味的堵和批。心理上早恋是青少年接受的第二次“断乳”,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是很正常的。但由于其较弱的自我控制能力,容易让思绪如脱缰的野马一般随意遐想。“早恋”阶段青少年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和面对而产生的茫然无措感,这种感情的萌发并不是自毁长城,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种心理状态,情感方面的经历也是人生必须要上的一课,是每一个人经历青春期必经时期。“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用不着惊慌失措,更用不着大呼小叫,采取一些“专政”手段。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应反对年轻人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与自己产生好感的异性同学交往。“早恋”现象的出现,固然离不开社会、家庭因素,但更离不开心理、思想因素。为此,解决青少年的“早恋”问题应着重从心理、思想因素入手,去了解情况,和青少年沟通,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护,用耐心、爱心去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二、青少年早恋现象的成因及心理特征分析
关于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心理分析的学习体会(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