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神秘、奇妙、热烈而又脆弱、敏感,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对青少年关爱的缺失和沟通失败的结果。近两年青春期心理咨询表明,近年热线接到的有上千条电话都是就“早恋”等思想问题进行咨询。电话中孩子反映家长不能与自己沟通而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心理出现“早恋”,或因家庭出现问题而寻求异性温暖的电话占大多数。其中,因家庭破裂、父母关系不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情况出现“早恋”的情况占大多数。
青少年早恋心理特征分析:
(一)尝试心理与模仿心理为主导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正是性成熟的高峰期。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青少年尝试通过与异性的交往走进异性生活的天地,以满足其对异性的生理结构和情感世界所产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而网络、影视、书刊等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人化的情感戏、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故事,不可避免地向青少年灌输一些零零碎碎的爱情观念或者性观念,这使得青少年超脱现实地模仿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的故事,并乐此不疲。
(二)雾里看花的朦胧性
由于年龄的关系,早恋大多具有偶然性、状态的朦胧性、对象多变性、分手的干脆性等特点。他们彼此间的接近,大多出于座位相邻,性格相近,爱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缘故,还的有是外貌的吸引,为求知音等缘故。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三)逆反心理与攀比心理并存
青少年大都处于逆反期,越压制的东西越想尝试,而学校、家长对早恋及有关行为大多持压制态度,这导致了青少年对这种压制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并通过早恋或其他具体的形式进行反抗。一些家长对早恋的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笨拙办法,损害了子女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使孩子觉得不被尊重,形成逆反心理。如果早恋的青少年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同时青少年心态的不成熟,加之虚荣心的作用促使了攀比心理的产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以有无异性朋友为标准来衡量自身的 能力与价值。
三、青少年早恋心理的应对策略
要解决好青少年的“早恋”问题,要做好“预防”和“疏导”工作。“防”胜于“疏”,“疏”是不得已的措施,是补救措施,“防”的意义远远大于“疏”。“预防”工作做好,就可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免受精神和心灵上的创伤,“防”是基本点。“疏”就是疏导、调理学生的思想情绪。当学生出现“早恋”问题时要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信任他们,理解他们。
(一)家校之间要尊重、关心、理解青少年,加强情感沟通
关于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心理分析的学习体会(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