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应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和感情,倍加关心,对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失误,应及时地帮助孩子找出原因,总结教训,耐心地做好疏导工作;作为曾经的过来人,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的一系列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生长现象,以平等、真诚、信任态度对待青少年,使其成为交心的朋友让其发泄内心的困惑和迷茫,才便于找出问题地症结。真正地教育并不是口头上地说教,而是人与人之间地相互接触和交流。
(二)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班会、团组活动等形式,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正当高尚的志趣和对各种知识的探求上;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开展青少年怎样正常男女交往和高尚情操培养的教育活动,转移他们自然产生的性兴奋,增强他们的理智水平和自制能力。
(三)讲究方法,正确引导,切忌粗暴压制
当发现青少年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和教师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青少年进行热情的帮助,可以告诉孩子: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在疏导过程中让青少年明智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两性的道德、规范,切忌形成对立情绪,否则一切教育将是徒劳的。
(四)学校应把青春期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中
学校可以利用好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涉世不深地青少年恰到好处地灌输一些正确
地观点,推荐给他们青春期教育书籍或文章,例如"中学生心理和健康读本"等德育教育读本,从中使孩子理解到爱情并不是单纯的异性相吸,它包含高尚的情操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对已有的恋情进行冷静地分析,如果是被对方地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应当把这种美好地情感深藏心理,变为促进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果是被对方漂亮的外表或优越的家庭所吸引,则说明这种感情是很肤浅的。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工作方法,教师在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的同时,向出现“早恋”苗头的学生伸出热情之手,和风细雨,正确引导,才能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收到较好的教育实效。
关于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心理分析的学习体会(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