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定势"同样也会影响到领导。我校主管中、小学的两位副校长分别来自原中、小学。毫无疑问,这些领导都对原来所在学部的情况了解比较多。此外,即使已"一贯制"了,老师们有什么意见也习惯于找"老领导"反映。这种做法也给"老领导"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帮原来的下属说话,原来的下属就会说分管领导"胳膊肘往外拐";另一方面,领导班子成员各自掌握情况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在一些问题上看法的不一致。虽然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但在老师们的心里容易产生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的错觉。从而对教师管理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才能有效地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呢?
1.领导班子成员必须遵从"协调原则",领导观念要"全局化"
"人心齐,泰山移",全体领导干部的全局观念,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原先在中学工作的领导要多听听"小学老师"的心声,多站在"小学老师"的角度想想,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
2.决策民主规范化
要妥善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师资聘用全盘化
因学校划转问题导致中小学教师编制松紧不一,政策问题导致中小学教师上、下班时间不同,"中小学"老师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隔阂是完全正常的。当然,作为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我校班子成员没有掉以轻心。因为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原来"中小学"各自按编用人的框框。让大家都来尝尝"不同李子"的味道。否则,学校无法正常运转。2005--2006学年度,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出现初三、初四两个毕业年级,导致初中部老师不够,学校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决定从小学部抽调三名能胜任初中教学的老师到中学任教,同时一些原初中老师也兼代部分小学课程,刚开始,一些老师很不适应,甚至有抵触情绪,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中小学"老师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不断增加,隔阂慢慢变小了。现在,我校"中小学"教师互用互借己经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当然,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原则很多,比如还有潜力原则、忠诚原则、AB角原则等,但更重要的我个人觉得还是以上五种。在建设人民满意学校的今天,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对于我们企业划转学校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李锦旭:《教学教育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刘锡园:《教学直观见我》,2003年,第五版
袁小明:《教学思想发展简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期
对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间合作经验的调查研究 (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