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教师制定个体发展规划,进行能力诊断,通过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检查自身的师德修养好不好;通过对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检查自身的专业能力强不强;通过对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检查自身的教育观念新不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所处发展阶段和培训需求,编制出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培训选学菜单,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设计培训项目、遴选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绩效评估提供依据。目前,更多地强调教师培训机构要提供符合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课程,首先要做好培训需求调研,调研过程相对耗时较多,而且不全面,若教师提交自我诊断分析,提交选学菜单,将更科学合理,更为符合教师的需求。参训教师的需求在培训项目中的位置进一步前移,成为培训起点,这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同时也保证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培训选学、学分审核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应用等全过程都通过信息化管理,优化教师培训信息化平台,让其为每位教师建立培训点子档案,这份档案将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层次、类别、级别以及学习效果等关键信息,对教师递进式、终身化学习成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也可为教师教育研究提供大数据支持。
二、创新供给方法
1、开启“互联网+”移动学习模式
互联网移动学习解除了时空限制,仅需网络和移动终端(手机、iPad)就可以将培训内容无限的传递给用户,使参训教师随时随地接受继续教育,改变以前在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内进行特定内容的集中授课的方式,缓解了工学矛盾,满足了教师个性化差异的微观需求,有助于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化化发展。
互联网移动学习能有效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移动学习网可添加相应模块化的生动案例、精美的教学场景,教师利用互联网移动学习可在虚拟的教学场景中解决问题,能积累快速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移动图书馆可实现通过移动客户端借阅、浏览更多的图书信息和最新的国内外文献。互联网移动学习将学习的自主权还于参训教师主体,教师可自主安排学习,既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又升级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甚至使教师的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得到持续提升,以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2、引入“创客”培育新动能
动车组优于普通列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动车的各节车厢都能提供动力,改变了原有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思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客运动与教师继续教育的结合,将“创新、实践、合作、共享”的创客运动精神融入继续教育,具体讲是基于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开展项目式的学习,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倡创新造物,鼓励合作共享,培养跨区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创新的能力,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开启了“一扇窗”,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有效的同伴互助式培训,在小组内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活动。专家讲座可能会拓展参训教师的教学思路,但组织校长之间的讨论,可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校长不是理论家,但校长是一个务实者,必须基于问题处理很多事情。校长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抛出来后,小组内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就会有相应的办法来解决,而专家很难接触到这样的现实问题
强调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用本土的优质学校的优秀校长,让其分享他在校本培训上的一些方法体会。虽然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一些精神理念还是可以移植的。经常组织校长到一些本土的优质学校进行参观,思考在地域文化相似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学校能够有所突破,赶超其他学校。这样的思考对我们自己的提升还是非常快的。
最有效的培训还是体验式、参与式、接地气的培训。首先要和参训教师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座谈收集教师的意见,分析教师的发展现状,形成对教师培训需求的掌握,再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培训。提供一线教师喜欢的参与式、案例分析式的培训,让教师乐于参与其中,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对某一个教育的理论、教育观点进行研讨时,可以组织辩论会,在辩论中,参训教师就会搜索一些资料进行学习,通过观点的辨析,对理论观点的认识便会更加透彻。
三、提升供给能力
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重点。这是基于合格的供给主体在提供高质量供给的同时,能充分挖掘用户的需求,创造需求。培训者的生产供给能力直接决定培训产品的数、质量情况。培训管理者和培训者的责任与使命,就是努力破解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当前,教师培训管理者和培训者的工作,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全面转型期,“不转不行,转了就行”转型目标为提升专业能力和深度专业管理水平,具体可向三个方面转型:一是制度研制与顶层设计的管理,二是标准研制与难题破解的指导,三是项目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变革。
关于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看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