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激发其创创造性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活动。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幼儿产生大胆表达的愿望,并在表达中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如一次绘画活动“可爱的小鸡”,我带孩子们到饲养场参观,刚进去有个孩子惊呼:“看!这里养了好多的小鸡啊!”孩子们兴奋极了,都跑到前面看。有的孩子说:“小鸡在拍翅膀”“小鸡最爱吃虫子了”回园后 我让幼儿倾听一段旋律柔和、轻快的、其中夹杂着河水流淌和小鸟欢叫的曲子,然后跟随乐曲自由表达有韵律的动作,把乐曲的意象转化为动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用语言表达意象,最后把自己头脑中的想象画出来。结果,孩子们画出了许多颇具创造性的作品,如一起分享虫子的小鸡等。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有真心、耐心,更要有一颗可贵的童心。这颗童心能为孩子们创造自由想象的天地,能和孩子们共同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并带领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逐渐形成独立性,比如几个月的孩子从大人的手中抢夺饼干放到自己的嘴中,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拒绝大人的搀扶,等等。由此可见,孩子不愿意大人帮助其正是逐渐形成独立性的过程。尤其是孩子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会有更强的独立性,不管什么事情就喜欢自己做,不肯接受大人的帮助。若家长对孩子的这一特点不了解,将孩子的独立性视为不听话和顽皮,对其进行打骂,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其自尊心,让孩子逐渐形成什么事情都只能由父母包办的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严重缺乏,会让孩子成为畏惧困难、主见性不强的人。为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家长,必须使其凡事自己亲自去做,不能担心其出现危险或者做错了就不让其做,而应该让其独立完成。孩子经过实践活动能形成自主独立的能力,面对外界遭遇的各种事情能自如应付,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要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大胆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家长还要在生活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地解决问题。比如,让孩子自己去隔壁借东西,独立去商店或者超市买东西等;必要时家长可设置部分障碍,使孩子能通过动脑筋自主完成自己面对的难题,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拥有更大的成就感。显然,放手使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不代表着不管孩子,而是在孩子提出一些通过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所做的事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时,家长也不能对孩子过于放任,否则会娇惯和纵容孩子,使其变本加厉,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家长在指导孩子时要保持一定的耐心,或者告诉孩子可能产生的危险和不良后果,让孩子易于接受,不容易叛逆和反抗。综上所述,对于老师而言,其身兼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因而必须共同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儿童的创造力。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推动幼儿创造力的逐渐发展和进步,为祖国将来良好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在现代教育技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好幼儿身心特点和教育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择设计相应的活动,将认知活动、表演活动、语言讨论活动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不仅能确保课件的教育和艺术双重特征,而且能保证课件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多变的画面、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效果来营造完美的氛围和情境,并能造成悬念,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又给幼儿留出想象的空间,把幼儿带到创造性的活动情境中去,让幼儿产生了急切表达的欲望,积极地思索,尽情地想象,创造性地表达,使活动达到了高潮,锻炼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四、运用先进便捷的教学手段,激活学前儿童的创造思维
学前儿童的兴趣是广泛的,如果你总是用一种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你一定是一位失败者。怎样才能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这一特点,采用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认识少数民族》活动中,我在组织活动前,先通过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特产等等,首先进行知识的了解,再下载相关图片,对这些图片根据孩子的特点、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筛选,以幻灯片的形式制作成课件,经过这样的充分的准备后,在活动进行中,孩子了解到许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积极参加活动、主动交流,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舞蹈、操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几个少数民族的经验,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愉快地获取大量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创造力便无从谈起。一切创新活动的开端都是以想象力萌芽为标志。3~6岁年龄段是学前儿童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崇尚自然,内心充满好奇和幻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顺乎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自由幻想的权利,这也是保护了幼儿的创造天性。
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首先,要开发幼儿的感性思维,引导幼儿想象各种日常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并指导幼儿观察、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其头脑中形成记忆。丰富的各类事物形象,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经常带领幼儿进行参观、游览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增长见识,这样,幼儿就极容易将事物的某些特点串联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也将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全面发展。再次,要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培养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可运用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绘画、音乐等激发
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