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
各种各类教育组织的成就、质量、效益、秩序都是全体教职工创造的。所以,办好教育必须依靠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依靠教职工,把他们的智力和体力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消除影响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各种障碍和矛盾。教师属于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所谓知识分子一般是指依靠知识的创造、传播、应用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那一部份人。他们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体脑分离之后才产生的。知识分子由于他们职业的特点,他们中有些人是接受现代化最快、最敏感的人,也有些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太深,是惰性最大的人。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知识分子将成为劳动大军中的主体。在中国,目前知识分子在人数上还属于少数,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社会地位同自己拥有的知识多少联系在一起。因此,十分重视学衔和学位的认定。由于他们长期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自然也十分关心精神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使他们的主体意识比较强烈,在处理理论与实践、政治与业务、历史与传统与现实需要以及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在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的追求、道德标准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认识上的差异。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针对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差异,我们既要尊重、信任、支持和关心他们,又要帮助、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能够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必须时还应重塑自我。在知识分子中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特点也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时,要看到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学生)及其劳动形态具有模糊性、活化性、灵活性以及效益的滞后性等特点。如果教育管理者忽视了这些特点,在评价教师的工作时,一味追求质量标准的精确性、物化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反而失掉了评价的科学性。这就是说,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一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和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它渗透在教师劳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教育管理人员要注意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不要随意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不足。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留给教师们思考的时间。
四、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的教育管理始终是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首位,强调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它要与各种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生产劳动以及公益性活动相结合。整体思考,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人才。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撑握书本知识于培养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的矛盾、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产生的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协调以及世界的整体性和动态性于教学的分解性于静态特点的分歧等。教育管理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也只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才能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教育管理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述或者只是看书都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实践、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中国(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关于学习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 (2)(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