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不知道自我实践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帮助,总是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很多事都需要大人帮他。如:穿衣服、吃饭,总是嫌隙孩子做的慢,做不好,吃得脏,于是就一手包办的帮孩子做好,每餐都喂他们吃,甚至无意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一无所知的小Baby,如:一天早上学校的早餐是吃煮鸡蛋和面条,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从餐盆里给他分发的那一半鸡蛋发呆,我问:“你不爱吃鸡蛋吗?”他说:“爱吃。”“那怎么不吃呢”他说:“这鸡蛋跟我家的鸡蛋长得不一样,这鸡蛋太硬了,我咬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家人给他剥好,切成了四块端到他面前给他吃的。所以,导致这个孩子连基本的煮鸡蛋的认知过程都没有,父母的一手包办剥夺了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以及自我探索的机会,让孩子成了啥也不知晓的空白孩子,这真是值得重视啊。
二、孩子的健康、个性化发展需要成人的激励,而不是指责。
成人要学会欣赏孩子,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告诉他“你能行”。想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做好每一件事,这需要家人以及教师的多鼓励多赞美。我记得我们班上有一位小男孩:一天,他在蒙氏自由操作时选择了倒豆子的工作,这年龄段的小孩细小物品倒的工作都十分有兴趣,我们作为老师也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取工作不久,由于这孩子的平衡感不好,双手端物时能力不够,以至于端不稳这份工作,而把豆子倒洒了一地,不巧,连装豆子的玻璃杯也打碎了,但有位老师由于性子比较急,指责了他,他顿时放声大哭起来,过后老师也及时安慰了这一位小朋友,但这次之后,那小朋友就开始没那么自信的去操作教室里的任何操作了。班上老师就这情况展开了讨论。后来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件自己做的手工或作品都给予了肯定后,这孩子从此变得更大胆,更自信的做起每一件事情来。所以鼓励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很大。
三、成人是孩子的模板,对孩子应注意一言一行,不要用语言伤孩子的心。
有的家长说话比较粗鲁,不经意就说了伤害孩子的话,如:“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听话”的孩子到底好还是不好呢?成人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要留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要学会与孩子说话,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又如,有的家长会很有权威的拒绝孩子的无理取闹:“我说不行就不行。”别在孩子面前耍威风,读了《儿童心理学》之后,我读懂了,成人应尊重我们的孩子,也尊重他们的选择,以上案例所说的“一言党”的后果不等于信服,要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成人的言行要十分注意,一来孩子会很不经意就模仿了,二来会不经意间就伤了孩子的心了。
四、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出口,这等于是欺骗孩子,还会失去你的威严。
有的父母可能会常常说这样的话:“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这些无力度的话不要说。作为成人,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有时候孩子难免会犯错,批评孩子时也要注意不要伤着孩子,要学会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另外作为成人,自己没办法做到的事情不要轻易说出口。如:有的孩子在家吃饭时,爱边玩边吃,所以每顿饭都吃得慢吞吞的,有时候成人心情好的就会追着喂,哄着喂,可是当脾气来了的时候,就往往会说“你给我快点吃,吃不完就不带你去楼下玩”,可这往往是空洞的话,没有一点实际意义,当孩子真的吃不完时,成人还只能乖乖的去给他收拾,当出去玩的时候照样会带上孩子去,孩子从此就会觉得你说的话是假话,不会再相信你那善意的谎言了,你以后说什么他也不会再听,且还会更放肆都有可能呢,于是你在他面前的威严也就没有了。所以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出口,这会失去你在孩子面前的威严的。
因此,作为成人而又是一名幼儿教师的我,需要不断的尝试着去读懂孩子们的心,保证他们可以幸福成长。同时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研究,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