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曾是我校出了名的“特殊人物”。虽然只有五年级,但是逃课、打人、顶撞老师样样在行,任凭老师吹胡子瞪眼他也不会有丝毫收敛。老师们一提起他个个摇头,“当了这种学生的班主任,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我宁愿教十个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不愿教他这样的一个”……同事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这样的学生总得有人教呀,我还是接纳了他。
果然,开学的第一天,他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竟然跳到了学校的围墙上,校长、老师、同学谁请他下来,他都置之不理。等我爬上去,他就跳下逃走了,等我下来了他又爬上去了,就像在捉迷藏似的。好不容易把他请进了办公室,他却使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凭怎么问,他就是一句也不开口。
这以后,我几次找他谈话沟通,可每一次他都以敌视的眼光看着我,一言不发。我找到孩子的妈妈,她却哭着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在家里他只要一不如意就会来个大闹天宫,骂他几句,他只当耳边风,打一顿,他就会逃夜逃学。”
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区心理教育咨询”培训班。学习期间,教育心理学老师多次提到“皮革马里翁效应”和“罗森塔尔现象”,意思是说,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如老师希望的那样进步。我深受启发,我决定以一颗真诚的心,去点燃他冷漠的心灵。可是,小王拒绝与我面对面的谈话,那能不能通过书信的方式来沟通,从而将我爱的信息传播给他呢?
于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给小王写了一封信:“也许,你不愿和老师说话,但是,我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老师多么希望看到你变了,变成一个爱学习、懂道理的孩子……”我把信偷偷夹在他的语文书里。第二天我在校门口值班,他出乎意料的叫了我一声:“朱老师!”尽管声音很轻,但是我还是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回答了他。第三天一早,我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他的一封回信,信中有这样一句:“朱老师,从来没有老师喜欢过我,从来没有老师表扬过我,你是第一个……”我欣喜之极,这简单言语在我看来,字字闪着金光,那光,是爱的折射。我忙不迭的拿起笔来……
之后,我们就以写信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交流,有时两天一封,有时一周一封,在信中,我倾听他的心声,解答他的疑虑,教育他做人的道理。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进步了,和同学打架争吵少了,为班级做事多了;和老师顶撞少了,课堂积极举手多了;作业不做的时候少了,字写得好多了……那次家长接待日,孩子的妈妈握着成绩单激动地告诉我:“这孩子,收到你的信后,高兴地睡不着觉,他把你信藏在枕头底下……”而今,小王已经毕业,每次与他相遇,他总是不忘叫一声——“朱老师”这亲切的招呼声时常会激起我心中的阵阵涟漪。
三、师生成功交流的方法
(一)尊重并互动
事实上,找学生谈心,他(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要巧设情境氛围,用爱动其心。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
(二)爱的传递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乐意学习。对于差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教育的时机,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站在学生立场上,理解学生; 相信并珍视学生的价值和潜能,尊重学生; 充满爱心与学生分享自己,感化学生。
教师与学生成功沟通的方法的案例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