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言的意蕴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自然的美、祖国山河的美、人物的心灵美,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学和受到心灵的净化,受到思想的感染,受到智慧的启迪,受到情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积累丰富的司汇,体会词语的意蕴美感。如《春》这篇课文,朱自清先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大量优美的词汇使春天的勃勃生命力跃然纸上,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一笔一景,一景一态,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境界。在清淡的美感中领略到深刻的主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艺术世界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3.语言的艺术美
语言的技巧和文采是文章所常用的,在语文课文中,词语丰富多彩,句式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韵律节奏感强,章法布局富有变化,语言的艺术美令人陶醉,《落花生》的语言清新隽永,而耐人寻味,《五彩池》语言绚丽多彩,《狼牙山五壮士》雄壮激越,直掏心田。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篇名句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不有《桂林山水》的清静、奇之美,更有《月光曲》中月儿的光,若明若暗,朦胧迷离,如梦如幻,显现着仙境般的幽静、柔和······ 这些美的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
(三)教学过程加强审美化
语文教学的实施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根据教材、学生、遵循美的法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以巧妙的设计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感,深刻理解课文。
有研究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感受以及对于教师的情绪感受均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与教学内容无关。赞科文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成度有效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渗透中激活学生的情感。如图创设富有美感的情景。这是非常重要创设情景,即生活的再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角色的扮演等途径,择其相应的综合运用,或音乐图画并举,或音乐、画面,角色扮演同步。或角色的扮演与实物的演示合二为一,使情景作用地儿童的多种感官。加深感受,在教师语言提示下,描绘下,描绘下,儿童情不自禁将自己的情感移到教材的对象上,达到“物情同一”的身临其境的心理场所中。儿童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及初步的理智到了很好的陶冶。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抓住“等灵车、望灵车、护灵车”三幅场景描写,配以相应的实况录像,凄婉乐曲,把当时十里长街人们痛悼总理的悲壮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通过反复的画外阅读,营造出壮美的氛围。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的天地恸的情景渲染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深深感染中,情感就会和总理无限爱戴的情感产生共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体会美和抒发景,培养语感
教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和指导,使学生披文入景,深入体会,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从而悟出文章的美并抒发出美的感受。如《小小的船》朗读时可指导注意恰当的停顿和读出逻辑、语法重音之外,还要指导学生读出“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等叠词的可爱、亲切、赞美的感悟。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推向高潮,对文章词在、句、段、篇的理解及蕴含感情的体会水到渠成,从而使语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注意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化,如范读、领读、齐读、默读、速读、轮读、分角色读,深读、熟读等。
3.将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结合起来
美育的任务,一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制造美的基本技能,欣赏美是起点,创造美才是归宿,即主要任务。因此,教师通过教材,从美的知识上讲清,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尝试美的创造。逐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比如教学《观潮》,通过录像、幻灯认识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和潮来之后大潮的 声音、样子,感受了大潮的磅礴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秋天的校园》一文,学生就会在大潮壮观的激励下,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秋天的校园,把感受美和创造美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在审美化教学中,注意力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审美本是一个最具个性化色彩的心理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审美感受往往大异其趣,美育的人性化与多样化特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文教材中,那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景,复杂爽变的心理情感等的审美理解常常借助于想象去发现和品尝审美对象的我特征和意蕴。所以,审美要非常重视想象的培养,而丰富的想象又能为创造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它思维的晴空下自由翱翔,如教学《五彩池》我让学生想象并画出五彩池如菜碟\拇指等的形状,学生不但画出了课文所描绘的还兴趣盎然创出了作者不曾想到的,若是让学生读课文不激励想象,那学生脑子里会空空如也,谈不上审美,更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倡导求异思维,同时做到尊重不同意见和观点,提倡质疑问题,喜欢听新思维;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学生 交流和思维火花的闪现;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悦,自己掌握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另外,教师要乐于创设性教学,善于交换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法。
总之,关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复杂的,教师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牵强附会,用生硬的说教来实现,它需要教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的语文审美心理的规律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只有我们教师把握审美教育的一般心理过程,并注意选择能充分发挥审美功能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的审美心理必定会得到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必定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