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转变(三)
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寻找解雇的办法,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要求教师必须多“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仲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1)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传统地位动摇了。(2)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了,不再是传授现在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的说教者”的传统角色解入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
教师为促进者,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一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二、对课程及教师自身发展来说,教师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1、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课程的研究者
从传统的观念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能有从事教学法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经验,照搬方法上。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开发课程,“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时代每一位教师的起码要求。设想,一位教师如果从未做过一个像样的研究,怎样指导甚至怎样面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被动的等待着别人把研究的成果送上门来,然后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能取得好效果吗?因此,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对积累的经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教学与研究有机会结合起来,这是新型学校的重要特征,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化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2、由课程的实施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教师仅仅被当作课程的实施者,忠实执行者。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它对教学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忠实于教材,教师被排斥了课程之外,认真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不少教学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教,离开了习题就不知道怎么出考试题目。教学与课程彼此分离,使教学丧失了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变得死板和沉闷,师生的生命力和主动性无从发挥,课堂失去了活力。
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加了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设想,如果没有教师的充分参与,没有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工作,校本课程能开发吗?新课程能顺利实施吗?显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的开发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为了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进行的教材开发;另一方面,指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教材。作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加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学校,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课程开发的能力,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学会对教师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状态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晶进行评定。总之,教师只有真正成为课程改革者才有希望。因此教师有必要也应有能力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因人因地而异编写校本教材。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应做教书匠、传话筒、录音机,要做教材的主人,要科学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教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地投身进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基础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旧的课程教学可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都被扼杀在这个无形的杀手中而不自知,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结果正是这种帮助、这种启迪造成了本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面对着21世纪的挑战,老师应该知道,这必须改变。下面本人就来谈谈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将发生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谈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转变(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