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摘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已不再是一种期待,而是一种现实,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的课程需要,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改变教学行为,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角色将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教师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将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总之,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学生 转变
走进新课程
----谈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姓名:陈忠鸿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已不再是一种期待,而是一种现实,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 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 ,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谈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转变(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