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初中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二)
也有同学说刚才的集气瓶排空气法,只要排出来的气体能收集起来不让它排到空气中去,就没有危险了。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讨论,怎样的收集装置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如图装置可行。并讨论硫化氢应该从哪端进去。
这样的“互动”,发自学生的内心,一个问题紧扣着一个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生成”了新知识,收到较好地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课堂就看执教教师能否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生成“精彩”,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二 、运用学生喜好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从学生认知的规律来看,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注重学生发展的科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进行创新。
(一)科学实验操作丰富学生的经验
科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多元性,常常是用语言难以表述的,而在具体的实验演示中,知识的线条与脉络会显得异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操作活动是必然的选择。例如:指导学生动手把不同颜色的花瓣置于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例如将蓝色的花瓣加入酸性溶液,花瓣会逐渐变紫色,最后变红色,这种实验活动既有趣,又容易成功,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讨论此实验的原理。教师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科学学习对他们带来的作用。
(二)科学游戏与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活动中充满了好奇、猜想,让学生学习兴趣在好奇与猜想中发展,成为持续的恒久的钻研能力,教师就需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刺激学生产生好奇,产生内在的动力。
例如:在“惯性,惯性的应用”之前,笔者用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我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当举起木棒突然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的欢呼声此起彼落。此时又拿出两个玻璃杯,让三个盛水的杯子在讲桌上排成一行,用一张硬塑料片同时盖住三个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各放一个鸡蛋,用木棒快速打击塑料片,伴随着清脆的“啪”、“波”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三个鸡蛋同时落入了各自的杯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待学生激动的心情稍稍平静,提问道:“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为什么水向右溢出?当杯突然停住时,为什么水向左溢出?为什么鸡蛋不随塑料片飞走而落入杯中?同学们回家自己利用这些器具做一做,看行不行?”这种利用科学游戏引入课题的方法,激发性强、兴趣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欲望。
(三)讨论式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之间的交流互补,合作提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模式。在采用这种模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则定位在参与者、合作者上。从学生角度,注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而从教师角度,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策略可行性依据,从而真正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境界。
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围绕教学的目的提出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游离于教学目标以外的问题时,教师要巧妙地引导,适当地调节,使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不偏向。学生质疑和讨论应在关键处,学生的思维始终要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议加强初中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