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初中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摘要:《科学》新课程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加强初中科学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每位科学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创设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运用学生喜好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留足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探索,优化学习活动;用学生热爱的问题延续学习活动等四个方面,对加强初中科学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进行思考。
关键词:科学 学习活动 实效性 学生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的综合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本质和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应当把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情境或故事,或图画,或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是教学的开始,从教学情境中得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求热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去认知一个新的知识的产生。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个“惊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用科学眼光去观察,运用科学知识去研究、去思考。
例如:一位教师上了一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复习课》。在学生知道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装置如何选择后,让学生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是用块状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的。问题: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
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是:
3、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可选用 的发生装置,收集时可选用 方法收集。
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对学生来说比较轻松,对第三个问题大部分学生来选择如图装置。(这是前面所学的应用,同时也引出互动。)再问“为什么这样选择?”在学生正确回答后,又问“这样选择有没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眼尖的同学开始注意气体有毒。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生生互动开始展开)
有学生说“不能用排空气法,太危险了,中毒了怎么办,应用排水法 。”
又有些学生反驳“硫化氢能溶于水,排水法绝对不行。”
又有学生说“刚才选择没错,因为硫化氢有臭鸡蛋气味,一旦有部分跑到空气中了,就被人闻到了,不会出生命危险。”
也有同学反驳:“吸少量有毒气体尽管不死人,但也会危害人的健康,也是不行的”
这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排水法不行,排空气法又很危险,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收集容器呢?”
有一些同学想到利用塑料袋排尽空气后收集,当袋子鼓起来后停止制取。
浅议加强初中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