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四)
4.1结论
4.1.1 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按需要选择,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真正确保每一个学生获益。
4.1.2 加大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因此课堂中学生比较认可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学生能主动与教师交流,为教学出谋划策,充当小老师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学生将与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交往,并且随着项目的变化而不断变换交往的对象,加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通过与新的同学的交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对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98%人回答和同班或同组学生相处得非常和睦。
4.1.3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模块选择制教学完全是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按需要选择。因此,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局面,使学生从被动学、苦学变成主动学、乐学。通过对体育课是否有乐趣的调查,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比例从以前的67%上升到94%。
4.1.4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模块选择制教学的明显成效也体现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过去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会。现在学生所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所选,符合学生的需要,且每一项内容有较长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特别是篮球、排球、足球运动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4.1.5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体能测试成绩实验前后对照表
实验前 实验后 t
s s
50m/s 男 7.51 0.53 7.06 0.29 6.30**
女 9.31 1.05 8.48 0.47 5.00**
1000m/s
800m/s 男 267.04 23.28 245.00 19.72 6.07**
女 247.79 24.13 219.48 14.68 6.94**
立定跳远/cm 男 230.10 17.80 236.50 16.90 2.24*
女 170.10 17.00 183.50 15.10 4.08**
实心球/m 男 8.39 1.47 9.10 1.39 2.98**
女 5.35 1.12 5.89 0.95 2.56*
身高/cm 男 168.69 5.20 169.73 4.82 0.78
女 159.46 4.12 159.98 4.15 0.62
体重/kg 男 56.57 10.10 59.28 8.81 1.70
女 50.47 8.65 52.31 8.33 1.06
*为p<0.05, **为p<o.o1
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兴趣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习兴趣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对高一年级学生一节体育课后的问卷调查,有85%人回答在今天的体育课中学习了新的内容,有73%人回答在技能方面有提高,有62%人回答有“啊,明白了”、“噢,对了”这样的想法,有97%名学生回答能和同班或同组同学和睦相处。对119名(男71,女48)学生体能测试的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在50m、1000m(男)、800m(女)、立定跳远(女)、实心球(男)等方面的成绩提高非常显著,立定跳远(男)、实心球(女)的成绩提高显著。
4.2建议
4.2.1 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由于打破了原有的班级,按学生所选项目重新编班,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敬业、乐业精神,才能保证这一教法的顺利实施。
4.2.2 班级的打乱,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如果管理不善,各个教师之间不加强联系,有的学生就会趁机逃课。因此,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保证,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
4.2.3在学生选择教师或选择项目中,一部分学生缺乏主见,看见别人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不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模块选择的指导。
4.2.4 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特别是要有充足的场地、器材,良好的师资力量,因此要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场地器材的条件,鼓励条件差的学校教师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
4.2.5 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教务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方块字面的通力配合。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2]季浏,胡增举.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XX师范大学出版社
[5]卢枫,任新军.富有特色的芬兰高中教育体制改革.WWW.CYOL.NET
[6]王德平.体育新课程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中学体育课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