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一个班中学生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以行政班进行体育教学,无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实际需要。通过模块选择制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一种从兴趣出发,按需要选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主动学习,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课;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 需要;兴趣
1前言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是以行政制班级为教学班来进行上课的。这种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形式基本相同。它的有利因素是容易管理,出勤率统计准确、方便,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种方式对文化课学习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商差异不大。但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未必有利,在一个行政班级中,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质、技能等个体差异较大,要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体育课实施模块教学以前的教材的内容是按照线性结构来组织的,涉及面铺得太宽,教师难以完成,教材内容所选用的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师只能在具体的内容上有所选择,并且各类教材分布到各个学期,割裂了各类教材的内在联系,教师和学生选择的余地是极其有限的,其结果是每个单项的学习时数太少,样样学,一样也没有学会。。每一类教材如此机械的划分到每一个学年,每一节课,教师的主导性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适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无法满足。
模块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按学生的实际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的搭配和组合的模块,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础结构。科目下面设置模块,不仅在形式上有价值,而且体现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课程结构上的多层次,使模块课程既表现出综合、开放和涵盖更为广泛的特点,又可以及时进行更新,灵活地进行组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也会发生变化。有人会专去打篮球,有人专去打排球,有人会去踢足球,他们在篮球、排球或足球等感兴趣的项目上发展各种技能,体验运动感觉和乐趣,也是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了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就是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同时让几个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按需要选择,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我校高一年级学生。
2.2研究的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与本实验有关的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料和理论书籍。
2.2.2问
共发放问卷159份,收回159份有效问卷,并对各种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2.3实验法
按照制订的教学计划,对高一年级按照选择制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实验的时间为两个学期,共计64个学时。
2.2.4数据统计法
对实验的各种数据和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中学体育课实施模块选择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