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科学课 -- 别让“学生主体”迷了眼(二)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资料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教育论文资料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论文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资料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资料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科学课 -- 别让“学生主体”迷了眼(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文档
在《一杯水的观察》的课堂中,在利用感官观察了一杯水后,老师组织大家开始交流水的的基本特征:
生1:水用眼睛看没有颜色,是透明的;用鼻子闻没有气味;用嘴巴尝也没有味道……
生2:我不同意,尝尝好象有味道的,有点甜。
师疑惑:是吗?你再尝尝?
生2:(做了个尝的动作)是有的。
师:大家都尝尝看……
生若干:是有的,是有的……
师不知所措!正茫然间……
生3:闻起来,也有气味的,有点香。
师可能还没从前面的“尝”当中反应过来,还是没有作出及时的评价。
其他学生都再次去闻那杯水了,很快更多的学生喊了起来:是有气味,是有气味……有说淡淡的,有说有些香的……
假如是在陈旧的评价观下,我想老师对提出水有气味、味道的学生,早就做了直接否定的评价,可能显得比较生硬、教条化,但至少知识点还是清楚了。
而案例中的老师好象已经误入歧途,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性”,他认为绝不能否定孩子的观察结果,即使是有问题的结果。所以当有学生提出水有气味、味道时,他的评价机制智停滞了。而正是他的评价“不作为”,造成了后来一步一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使更多的孩子陷入知识建构的“雾区”。
这样的“民主”评价观落实的是“学生主体”吗?这样的评价只能导致课堂理性的缺失和科学性的偏差。
﹠解决策略一:尊重差异,全面体现“学生主体”。
“学生主体”首先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仅面对积极参与、善于表现的个别学生。所以,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主体”,我们首先是要具备尊重学生间差异的大局意识。只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全面体现“学生主体”。
真实课堂片段(四):
在《磁铁》的课堂中,为了研究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老师先组织大家讨论实验方法,有的小组想到了1种,有的小组想到了2种,有的想到的更多,有的小组方法是差不多的,有的却别出心裁。这时,老师说:我只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回形针,能够完成这个实验吗?学生说:能!于是绝大部分小组都抛弃了自己的方法,开始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用统一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实验。最后顺利的得到结论:条形磁铁两端磁性强的,中间磁性弱。
可下课后,有很多学生围了上来。和老师交流:老师,只要用一颗铁珠就可以证明了,这样…这样…;老师,这样也行……
对这节课,大家都一致给予了“好”的评价!有的老师就从“学生主体”方面阐述了这节课的完美。
可为什么下课后,还会有这么多学生想继续和老师探讨方法的问题?乍一看,应该是这节课上的好啊,学生到下课了还兴致高昂,意犹未尽。可会不会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想法没有得到真正释放而造成的呢?在学生眼里,他是不是觉得老师的这个方法太麻烦了呢?虽然在课堂上大家都进行了实验,但因为都是同一个实验,会不会是他们的思维和心情都被压抑了呢?所以,我觉得在体现“学生主体”方面,并非像很多老师说的那么尽善尽美。至少,老师在考虑学生差异方面少了点。这样的“学生主体”,味道还是怪怪的!本
文档
由文档同学网(
www.lunwentongxue.com
)整理,更多文档,请点
毕业文档范文
查看
真实课堂片段(五):
同样是在《磁铁》的课堂中,还是先组织大家讨论实验方法,有的小组想到了1种,有的小组想到了2种,有的想到的更多,有的小组方法是差不多的,有的却别出心裁。这时,老师说:大家想到的方法很多,老师已经给大家放好了一根条形磁铁,你再看看,还需要些什么材料?(学生小组讨论)师继续问:有没有不需要我再发材料就能够做实验证明的?(10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举手了)师大力表扬!然后在询问了剩下几个小组所需什么材料后,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实验后,老师非常注重方法的展示,并对方法简洁、效果明显的小组再次大力表扬!
可能有人会质疑:万一学生想到的方法,老师也没准备材料,怎么办?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老师在这时可以再建议他们小组选用其他办法进行实验。毕竟作为老师,我在内心真正考虑到了尊重学生的差异,即使有缺陷,我想也能真正全面体现“学生主体性”了!
﹠解决策略二:教师主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的确,学习科学应该是孩子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且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效果要好的多!
“学生主体”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有的科学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主体”。忽视了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时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真实课堂片段(六):
在《点亮更多的小灯泡》的课堂中,老师简单回顾了上节课“点亮一个小灯泡”的方法后,抛出了问题:你能点亮更多的小灯泡吗?然后发给学生准备好的材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了。直到下课前几分钟,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你们小组点亮了几个小灯泡?对点亮多的小组进行了表扬。
这样的课确实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点亮的活动,但老师适时的引导和组织梳理还是必不可少的。你不能完全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为只要让学生全面参与了、活动了、“学生主体”体现了,目标也就达到了!
像这样需要学生长时间活动的课还很多!如:《造一艘小船》、《导体与绝缘体》、《阳光下的影子》等等。作为老师,我想你必须首先把握住课的主线条,“导”好几个关键问题。比如片段(六)——《点亮更多的小灯泡》的课堂中,老师就必须把握住这几个关键问题:两个小灯泡是怎么点亮的?有哪些不同的方法?点亮三个又是怎样的?等等。这样,一节课结束了,学生也就梳理出了一套方法了,他们的点亮活动也会显得更有意义!不然,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只是经历了一个活动的过程,是完成不了真正的知识建构的!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学生“主体性”也才能真正得到全面体现!
综上所述,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实应该加强“学生主体”意识,改变陈旧的传统的“师者为上”的教学观念。但也绝不能因为这个“学生主体”而“迷”上了眼睛。只有当我们擦亮双眼,不图虚假的热闹,不为“活动”而“活动”,尊重学生差异,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时, “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真正意义上得到全面体现!
[参考文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XX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陈华彬 梁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喻伯军 浙江大学出版社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科学课 -- 别让“学生主体”迷了眼(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警惕,科学课堂中的“隐性”误导
下一篇
:
让科学记录走出尴尬--浅谈对科学..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科学
别让
学生
主体
2011-11-07 14:35:11【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