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中国的师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但鼓励性的关注少,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缺点,这样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多是负面评价。不愉快的体验逐渐累积也就渐渐使孩子从心理上离开了本应该是亲密朋友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负强化太多,良好的行为就相对减少。另外,师生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有不断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发展,而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平等、尊重而且给予更多的理解。
学生们喜欢从老师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的性格、喜好甚至优缺点,特别是老师曾经让自己害怕的言行更让他们刻骨铭心。这些判断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交流障碍的起因。或许孩子们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但他们尽量用回避来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只有愉悦的沟通才能刺激孩子和成人交流的欲望。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和学生换位思考,一味强调希望、成绩,吝于表扬和肯定,当然不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学生们不愿和老师交流,事实上能主动和孩子交流的老师也不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说老师“很少主动找我说话”,9.7%的学生说老师“从来没有主动找我说话”。只有27.3%的学生说“经常主动找我说话”。
可见,学生方面影响师生感情沟通的因素也很多,这里仅列举的五种不利因素:
1、对教学活动反应的灵敏度:接受知识的速度情况;学习成绩;理解教师暗示的水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大班教学时不乱接下茬、不取笑答错问题的同学;回答问题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过于迟钝;经常打断教师教学;
2、对学习和教师的态度:学习认真还是马虎;按时作业、认真作业;傲视教师;对老师交代的任务认真完成;仗着家长的势当面夸大其辞、对教师不敬;
3、外部特征:长相与外貌;清洁度;天真度;胡乱淘气、无理取闹;坐姿情况;动作缓慢、拖拖拉拉;
4、纪律:自控行为;小气、动不动就还手、吃不得半点亏;狡辩、从不自我批评;上课时随便说话、影响老师讲课;有说谎、偷拿等行为;过分活泼或放肆;
5、文明礼貌:嘴甜;脚勤;助人为乐;人缘好;是否在老师面前和背后一个样;关心体谅老师;热爱集体、关心他人;自私自利;
2 师生沟通方法的选择与沟通质量
据上陈述,本人的观点是:师生沟通方法的选择与沟通质量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而师生沟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沟通的方式与要沟通的内容是需要师生尤其是老师要多加考虑的。鉴此,本人结合工作心得拟提出体会如下:
2.1 直接沟通方法与技巧
2.1.1 直面对聊,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1)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委婉: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含蓄:如一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
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2.1.2 体态语言,运用得当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般来说,长得胖胖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易接近。而清瘦的教师却更容易给学生形成严肃、不易接近感。一个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
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1)眼神的应用: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注视艺术。教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严肃注视、关注注视、亲密注视。严肃注视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关注注视让学生感到受注意后得到鼓励,从而让学生能积极的思维和认真的与教师沟通:亲密注视一般能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产生巨大的温暖效应。出一些特殊的情况外,教师要避免使用消极的眼神,如呆视、漠视、怒视等。
(2)面部表情:一个人的面部可以产生丰富的表情,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面部表情;表示询问及疑问的表情;表示满意和赞扬的表情;表示亲切、友善、严肃、认真的表情……这些在师生沟通的中回产生强大的作用力。
(3)还有其他的体态语,如手势、方位、角度等。
2.1.3 电话交流,专心倾听
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有些事情会在电话中与学生交流。这时,如果学生向教师或班主任老师倾诉,教师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积极地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教师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教师或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如果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
2.1.4 群内发言,善于了解
教育活动中与学生沟通的心得体会(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