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QQ世界中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平台——“群”。虽然我自己作为班主任,但也刚从学生过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用QQ和学生沟通起来更方便。我积极要求加入,美其名曰“方便及时发布班级信息以及帮助解决作业难题”。经过群主的批准,我被吸纳为会员。在群中,一开始,学生们只是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后来渐渐熟了,就什么都说。因为他们用的是网名,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名字,所以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把真实想法告诉我。这样我更加容易了解我的学生们在聊些什么,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对班级事件的看法是怎样的……有时候当面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效果不一定好,通过“群”及其“私聊功能”却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有的也不愿意来找老师解决问题,做老师的虽然功夫花了不少,却未必了解学生的想法,往往是发现了问题后才去找学生了解情况。有些个人问题,学生就更不会对老师当面说了。用QQ交流,因为不是面对面的,有一定的私密性,生活上的、个人情感上的、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开诚布公地和老师交流。尽管也有一些牢骚话,但QQ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渲泄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QQ群,我得到第一手的学习信息。
自从用QQ和学生沟通以来,自己对班里同学的学习情况、课余生活、思想动态等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管理班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师生间更加默契了。
2.2 间接沟通
2.2.1 书面表达,攻克难堪
在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看来很亲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使是远隔太平洋我们也可以用视频来相见。但是,彼此的隔膜却越来越深,好多人相信虚幻,却不相信近在眼前的你。所以,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因为上述的各种因素往往也会遇见师生双方关系难堪或僵化的局面。因此,师生之间对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好用笔谈法。笔谈显得很正规,郑重其事。在关键的时候真可以起到一字千金的作用。同时,写在纸上的诺言,大家都不会很快忘记,它往往像座右铭,激励你一次一次的度过难关、勇往直前!
我们曾经看到这样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悄悄的打开日记本,看到老师写的一封信,紧皱的眉头突然舒展,快乐的笑意立刻写在脸上。平时作文本的横批,作业的留言,学生都格外的重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重新打开《傅雷家书》很受启发。傅雷给两个儿子写信,都以“亲爱的孩子”开头,在信中谈人生、谈艺术、谈思想、谈成功和失败,在我们的笔端,从内心发出的一声亲切的呼唤常常让我们潸然泪下!
2.2.2 互发邮件,分享秘密
Email(电子邮件)的隐秘性使它成为了我和学生说“悄悄话”的好场所。一次,我得知班上有个学生有早恋的迹象了。于是我对学生们说,我班有个我非常欣赏的学生最近做了不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我希望那个学生能找我聊一聊,几天后,我没有等到她的人,却等到了她的电子邮件。她说不敢来见我,于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坦白。我们通过Email谈了好几次,她的想法有了改变。这件事就这样在保全了她的面子和自尊的前提下,妥善地解决了。
2.2.3 同学转告,引起共鸣
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是在10岁到20岁这段时间,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身体发育快,人体各器官发育逐渐趋向成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等等。这时学生往往有着许多憧憬和期待,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不压制,正确引导。但有的时候,学生由于叛逆心理也会产生某些过激行为,当处理不好,很可能使师生关系一下子恶化,这时候为了避免与学生正面接触而发生更大的冲突,不妨冷静处理,故意“放之任之”。剩下的事情就是充分利用该学生的友情关系,找到和他最要好的伙伴充当“说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最终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关心及爱心。有时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解决师生沟通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3.1 树立科学的师生观
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改变必是建立在思想转变的基础上,就教师而言,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其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指导。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必须要以确定一种科学而先进的教育观为前提。教师的教育观涉及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但是其中师生观是重点和根本。
教师学生观的转变相应引起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和感悟。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师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教师观在当前多元化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下,被重构,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里不妨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角色的表述。他们认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了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如果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我们转变教师角色认知提供了一个思维新视角,那么中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对师生角色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确认和概括。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视作人、是独特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台上的智者、知识的代言人,他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学校教育的研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等多种新的角色”,并且他个人也将是一个学习者。
3.2 积极学习沟通理论、熟练沟通技巧、提升沟通技能
有些教师感到自己在与学生沟通时,缺乏沟通的技巧,不善沟通。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3.2.1加强学习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沟通的理论知识,体会沟通的重要性,理解沟通的种类及其形式,掌握沟通的一些操作性技能和技巧,关注沟通理论发展的态势,了解沟通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观念等,并有意识地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3.2.2 明确沟通的目的
教育活动中与学生沟通的心得体会(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