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落实定价自主权,为银行进行价格竞争创造空间。
实施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同业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银行就可以采取差别化经营策略,其中包括不同的银行间同一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可能会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尤其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利率自主权
2.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产品创新,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
利率市场化以后,并不意味着较高的存款利率水平是市场拓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现有存款客户结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品种、期限、金额制订科学合理的存款利率,创新吸引不同投资者的金融品种。同时,要加强资产管理、承诺和信用担保、国内外结算业务、银团贷款与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收入结构,增加获利空间。在信贷方面,由于商业银行部分优质客户可能流失,而一些新兴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可能增加资金需求,因而商业银行贷款也应推出新的金融品种,不仅为客户提高资金需求,更应该为客户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服务。
3.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利率的市场化促使各级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存贷款市场的变化趋势,选择适当的客户群体和结构搭配。利率市场放开后,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从过去以广纳客户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粗放式经营,向以吸纳高素质客户和增加银行盈利目标的集约式经营的转型。商业银行要通过多层次的存款差别利率吸引更多的大额优质客户,还可安排服务收费架构进一步细化客户分层,如对客户存款余额达不到某一最低水平就收取较高费用,以足够弥补所有或绝大部分提供该项服务的成本,并为客户提供多种产品、服务组合及收费结构选择,形成银行关系密切的客户基础。同时,国内商业银行要在充分掌握客户资信状况、对银行贡献收益的基础上,进行客户群体的综合评价,进而通过利率导向,有选择性地培育和发展适合自身业务类型和特点的不同结构客户群体。
4.有效减轻民间借贷行为对正常经营秩序的干扰。
只要存在价格的扭曲,价格的修正就会成为一种需要,因此在当前利率水平下,以民间借贷方式所进行的对资金供求关系的调节在所难免。官定利率的存在,为民间借贷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为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这种现象将通过利率市场化来解决。
三、如何迎接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或风险
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准备工作,关键是要抓住当前向利率市场化逐步过渡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弥补劣势,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全面、深入贯彻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绩效考核及分配机制。
(二)要完善定价管理机制,灵活掌握定价策略,提高定价管理水平。
利率定价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营销组合中,商业银行要遵循有利于增加产品销量、有利于打开产品销路、有利于渗入新市场的原则,根据目标利润、资金状况、竞争对手、风险收益、信用高低等确定差别利率,并在合理的价格界限内采取灵活的价格竞争策略,从而积极地调整银行利润结构。
(三)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完善内控机制,防范、化解利率市场化中的各类风险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部门主要从事利率文件的传递和利率政策的贯彻落实等事务性工作,利率风险管理几乎是一个空白。利率市场化后,以利率风险为主的市场风险将成为信用风险以外的另一种现实的风险,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越来越暴露在利率风险之中,只有建立涵盖利率风险在内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为规避利率风险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商业银行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四)降低商业银行、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加快消化历史包袱,努力降低经营成本。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和我国15%的监管标准,这样高的不良贷款率,使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差、收益率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必导致利差收益进一步下降,使金融机构经营进一步陷入困境。为防止出现上述情况,应在近二三年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不良贷款率降至安全水平,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五)短期内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益。
对优质公司和机构客户存贷款激烈的竞争将导致存贷款利差压缩,利率高低的竞争形成短期内商业银行间的主要竞争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适应的过程也是商业银行自我调整和发展的过程。
(六)将加大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
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偏好风险的借款人将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产生“逆向选择效应”,而原本厌恶风险的借款人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收益水平,这产生了“风险激烈效应”。所以,利率提高会诱使资产的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特别是利率超高时,信贷资金便设法流入投机性极强的房地产业、证券投资等高风险行业。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改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变动频繁且预见性差,继而影响银行的收入和支出,加大了银行预测损益的难度。
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风险将逐步增加,信用风险可能恶化,流动性风险将浮出水面,道德风险会更加隐蔽。
(七)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将受到严峻挑战。
银行赢得竞争靠的是核心优势,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价格竞争在所难免,产品与服务竞争会更加激烈,因而将极大考验各家银行的成本控制水平、产品创新能力及市场拓展能力。
总之,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和金融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借入世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其他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的经济作用,稳步推进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在总结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芙红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外币利率市场化》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3年第9期
2.王芙红 《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策略的思考》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3年第3期
3.李慧敏 《国有商业银行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