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同样是维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契约。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商品交换都是一个关系型契约。对于企业而言,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契约。不过这个契约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存在于顾客心中。企业契约不仅是交换关系,而且还包含其他社会关系,如企业和顾客之间的情感联络等等。对于企业而言,它更是折射出企业文化的塑造,并有效指引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又是靠企业文化的营造来维系和支持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和引导,从而为企业产品创造价值提供了平台和纽带。
企业文化反映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承诺,企业培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孜孜不倦地实践自己诺言的过程。百年企业的成功经验是:给予消费者的承诺必须是能够兑现的,承诺要非常慎重,一旦承诺就一定做到,否则就会伤害企业的美誉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其说企业在管理企业,倒不如说企业在约束企业。一个消费者信赖的企业,它独特和诚信的企业文化正是折射出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和承诺,反映出了消费者对企业文化的信心和对企业的信赖。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凸显的几个问题:
(一)价值观念相对落后。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同一棵大树,价值观就是树根。虽然看不见,但能支撑枝繁叶茂。保险企业在发展中往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开创初期,有比较强烈的上规模的冲动。因为有规模才能有费用,有市场话语权。但这个企业要想经营下去,必然要追求效益,如果持续亏损,这个企业就没法生存,自然要被淘汰。这时,企业的价值观念就会发生变化,需要追求稳健和效益。以后企业进一步发展,效益也越来越好了,就会考虑回报社会的问题,不再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换句话说,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个过程就是企业价值观念提升的过程。目前看来,不少企业价值观念相对落后,仍停留在第一层面上。有些保险企业也提出了核心价值观,也搞公益活动,但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在社会责任感、共享价值观方面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
(二)人力资源体系不完备
保险企业机构的迅速扩张,员工队伍的迅速扩大,必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因人设岗、岗位设置不匹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
保险企业创新能力,具体包括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等。公司现阶段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亟待更新。销售体制跟不上市场的要求和业务的发展。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同需求的客户群,客户的种类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对公司销售产品的要求不同。针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急待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解决和改革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目前保险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思想上重视创新,有愿望,有决心,但还缺乏执行力度。
(四)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
业务核心系统技术相对薄弱,客户服务工作跟不上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要求。保险行业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保险市场已由以往的价格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因此,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信誉和美誉度。
(五)公司品牌建设滞后
通过市场调查和客户反映,保险企业品牌建设滞后。消费者对大部分保险企业品牌并不了解或是不熟悉。近年来,随着保险企业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和了解保险企业,但是对保险企业的了解和认知还是存在基础阶段。
三、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形成紧密相关、互相促进的制度与机制。要求在员工思想、保险产品设计、营销和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贯穿、渗透企业价值取向和企业精神,存在于保险业务经营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保险业务 “两张皮”和“假大空”的现象。通过企业文化的宣导和构建,吸引员工自愿参与,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形成共同的文化氛围,使员工的价值取向与公司的价值观相一致,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文化塑造精神。
(一)实施公司品牌战略
一是要实现公司品牌宣传的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向社会和客户更好地传递保险企业文化和品牌内涵。二是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广告、赞助和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大型项目和重大自然灾害赔付的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保险企业知名度。三是要向社会和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恒,遵守服务承诺,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树立起“有实力、守信誉、负责任”的大型保险企业形象,提升公司美誉度。
(二)增强企业管理水平
1.思考战略转型,切实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公司资源向效益型业务倾斜,从而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使保险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向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高产出、高效益的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确保依法合规经营,有效管控经营风险。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行政人事管理、两核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各方面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公司管理的层次与水平,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要积极贯彻和落实公司各种政策和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度,做到有令就行,有禁就止,全面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三)建立适应企业竞争要求、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沉淀和积累,同时,也反映了其所处时代和环境的特点,传统性与时代性并存。因为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其所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企业文化又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它必然成为时代精神的反映。
市场竞争与日益变化的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企业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反映的企业精神内涵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文化要保持其先进性,不仅要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同时也要与企业竞争要求、环境变化相适应,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时代精神浓缩在内,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并以此构筑企业文化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中要树立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正确认识,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的程序,建立与现代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企业文化管理体制。通过构建企业文化从而强化内部管理,使员工以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节生产经营等日常活动,从而加强企业的内聚力、向心力和能动力,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
进行《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教育,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强调讲政治、听招呼、守规矩、顾大局,不碰监管高压线,保证员工在保险法律法规指导和约束下开展保险业务,始终依法合规经营,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维护公司和品牌形象。
(五)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挖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要推行企业文化管理,谋求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推动,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汁,长期坚持,认真维护,全员参与,深入到企业的灵魂中去。企业文化构建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成功。要想使广大员工从被动参与转到向往和追求,就应尽快建立先进的学习型组织。引导和要求广大员工进行自我“修炼”,树立共同目标,超越自我,破思维定式,参加团队学习,为进行企业文化重塑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
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必须适时地变革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否创新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实现其对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性,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参 考 文 献
1.吕景春:《企业形象审美价值简论》,1999年第一期,《惠州大学学报》。
2.Philip Kotler著:《市场营销管理》,1997年,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8页。
3.(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的演变》,2000年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8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72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54-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