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58.799(-0.088) 264.070(2.846) 0.620 0.337 8.103 0.014
贵州 -27.794(-0.379) 80.497(6.558) 0.885 0.65 43.402 0.000
云南 -318.62(-0.857) 112.185(3.073) 0.664 0.394 9.442 0.010
西藏 3.316(0.258) 4.612(3.513) 0.698 0.447 12.339 0.004
陕西 -30.225(-0.146) 66.625(3.902) 0.734 0.504 15.224 0.002
甘肃 194.544(1.062) 40.433(1.347) 0.350 0.550 1.815 0.201
青海 27.910(0.581) 14.942(1.925) 0.471 0.162 3.707 0.076
宁夏 -65.425(-1.713) 18.722(4.953) 0.809 0.627 24.537 0.000
新疆 -666.499(-2.625) 116.904(4.889) 0.805 0.621 23.896 0.000
西部 -314.903(-1.155) 651.958(2.753) 0.607 0.320 7.581 0.016
全国 -22494.3(-1.862) 2120.271(5.226) 0.825 0.656 27.734 0.000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省份的对外开放度与GDP的变动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我们进行分析的30个省市中只有吉林、河南、甘肃和青海4个省没有通过显著水平为0.05的检验,修正的R2 在0.099-0.550之间,其他的26个省均通过了检验,其中的一些省份还显示出极强的相关性。
从表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对外开放度与GDP的相关性要高出一些,东部为0.807,而中西部分别为0.628和0.607。而同时在中西部地区的很多省份的对外开放度与GDP显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例如山西高达0.923,虽然它的经济并不发达,但是由于它是一个煤炭大省,对外开放对它的经济意义十分重大。其他的如贵州、宁夏、新疆等地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但是都有一些本地的特色拳头出口产品,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对本地的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度与GDP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和中国入世的成功,这种相关性有可能加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这种相关性加强的可能性极大。东部地区的部分省市则可能由于对外开放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很难进一步提高,导致对外开放度的回调,如广东省的情况(见表1和表2的有关数据)。
正因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东部各省的对外开放度又远远的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而导致由于对外开放度的差异而造成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因而东西部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差距是形成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换而言之,对外开放的落后制约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这种情况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对外开放时首先从东部开始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比较好,已经吸引了进入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并且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对外贸易也是由东部沿海的省份来完成的。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引入,将通过扩大出口、增加资本形成、创造就业、促进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以及先进的管理知识的积累等途径来推动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同时东部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增长又提高了人均GDP的水平和市场容量的扩大,同时也提高了其硬环境(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的质量的提高,产生了集聚经济效应,从而进一步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和对外贸易条件的改善。从而在对外开放度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一种区域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而同时中西部地区由于开放的时间较迟,以及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以及人力资本的不足,在吸引外资方面很难进行。如西藏几乎没有吸收到外资,其他的省份也存在吸引外资年间不连贯等问题,对外开放度的波动很不规则,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而这并不是由于像广东那样由于达到很大的规模很难提高的情况下而回调的。也就是说,由于对外开放度过低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从而不能像东部那样形成良性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进而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较低,但是,他们的β值都比较高,其中中部地区为全国最高,达到1495 .93;西部的也不低,达到了651.958,因而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对GDP的增长的作用也是很显著的。
四、引起中国对外开放度的地区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要解决由于对外开放度的差异造成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的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造成我国对外开放度的地区性差异的原因。我们将分别分析造成对外贸易的地区性差异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差异的原因。
1.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1)地理因素:东部地区基本上都沿海,对于进行对外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大多数的国际贸易大国都处于沿海地区。特别是随着海洋运输事业的发展,沿海地区这种相对于内陆地区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而中国的内陆地区中,对外贸易较多的也基本是沿长江地区的省份。
(2)政策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行的是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政策。因而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央政府的政策基本都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提供了大量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在东部地区一下子开办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等等开放和外贸的特殊区域,直接使得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规模的提高。而中西部地区则基本没有这些优惠政策。
(3)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因素:发展对外贸易需要大量的优秀的人才,而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远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5/7/7
免费的 开放度对经济增长地区性差异的影响(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