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资源禀赋因素:虽然中西部地区拥有比东部地区多得多的能源矿产资源、农牧业物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但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中以大宗的农产品、纺织品和大量的技术要求不高的机电产品为主,从而使得东部地区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有效的利用,更多的是低水平的掠夺式的开发,技术含量很低,价格水平也低,而成本则很大,没有贸易利益可言,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2.造成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地区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1)经济因素:根据有关的分析表明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经济因素主要有:
①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所反映的是某地区的经济规模,是市场容量的替代变量,从理论上讲GDP与FDI呈正向相关。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改革后发展的原因。我国中西部的GDP远远小于东部地区。事实上,GDP与FDI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
②GDP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容量。它与FDI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也是正相关关系。外资进入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占领人消费水平虽低但是总量庞大的中国当地市场,而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太低并且总量相对于东部来说也很低,直接导致影响了外资引进的规模。
③SAT,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可以粗略的反映一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一般来说外资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环境,SAT与FDI之间呈负相关。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市场化进程启动较慢,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仍然占主导地位,SAT值较高。而东部地区由于市场化进程较早,乡镇企业、华侨企业、私人企业发展较快,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较快,股份制的发展也较迅速,所以市场化程度较高,SAT值也较低。同时东部的FER值(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也较中西部地区要高;而FER值则反映了金融、信息、交通等行业的发展,这对外资的引进有着很大的影响。
④URB,城镇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重,主要反映了某地区城市化的水平。这对吸引外资也有正向的关系,因为外资的投入主要集中于城市。在这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同样不如东部地区。
(2)政策、区位、人文因素:政策的因素我们在前面分析对外贸易时已经提到,这里不再叙说。区位的因素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的重要性是十分重大的,例如香港到大陆投资的区位选择决定因素有交通位置、软环境和廉价劳动力三项,其中交通位置又居首位,临近香港是港资大规模进入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环境与区位因素以及历史和血缘联系一起构筑了外资在东部地区投资的坚强基石,例如港澳资本以广东为主,日资以辽宁和江苏为主,台资以江苏和福建为主,韩资在山东和辽宁,美资在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山东。相比之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则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在很多时候这些非经济因素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另外,投资环境不好、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因素也是造成中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原有的工业基础差和产业规模小等因素也会造成外商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较少的原因,因为产业规模小直接造成对外资的容纳性也很小。
3.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也会造成地区间外贸和外资的差异
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贸易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互促进关系: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也会对国际贸易的地理结构和商品结构的改善造成有益的影响,更会带来新的贸易方式。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会进一步促使国际资本的流动,是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动力。
在对中国的研究中,根据有关统计表明(张毓茜2001):进口较多省市区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也较多,1999年FT东部为90.85%,而中部为5.87%、西部为2.87%,同期的FDI东部为87.64%,中部为8.72%,西部为2.68%;进出口占全国较高的省市区,外商投资企业占其进出口的比重也较高,外资投资企业占本地进出口的比重东部为46.8%,中部20.98%,西部9%。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由于中西部地区两者的先天缺乏而不能形成像东部那样的良性循环。
五、政策建议和结论
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由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对外开放度的地区性差异造成的,因而努力的缩小对外开放度的地区性差异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差异有着重大的意义,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去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文的有关分析,笔者认为要缩小中国各地区在对外开放度上的差异,中西部地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中西部地区各地方应该利用中央正西部大开发政策倾斜的良好时机,通过各种途径,提供优惠政策发展对外贸易。同时以国际通行方式积极引进外国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资本,应跟踪国际跨国公司投资的趋势和经营战略,允许将跨国并购引入国企改革,筛选一批较好的企业,欢迎跨国公司前来并购,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
其次,中西部各地方要加强对自身的改革,改革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制度,大力进行制度创新,积极培育健全的市场体系,为对外贸易的的开展和吸引外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努力提高各自的城市化水平,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利用城市的良好的辐射功能,构筑一个良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平台。
再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自身的区情发展自身具有优势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效率状况,坚持高标准、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具有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在人力资本的开发上,要利用现有的条件,提高教育水平,积极培养大量外向型人才,并建立良好健全的用人制度和吸引人才的制度。
最后,要积极向东部地区开放。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拥有丰富的对外开放经验和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以及中西部所没有的区位、人文条件。如果中西部地区致力于向东部地区开放,就可以“借船出海”,促进本地区向海外开放。
总之,在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之际,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中国各省应该团结合作,努力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而缩小省际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良好运行,以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宏伟目标。
参考资料:
胡大源等,2001,《经济转轨与地区差异(199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