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度对经济增长地区性差异的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用对外开放度与GDP的关系为基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全面改革以来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对外开放度与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对外开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后劲,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对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合深远的影响,对于缩小中国的地区间发展差异更有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度;地区性差异;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
一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省际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以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的人均GDP标准差从1978年的330上升到1999年的1171(沈坤荣2002)。正如经济增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是经济地区差异的存在和扩大的趋势对于整体经济增长的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收入水平的区域性差异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以及民族的团结。因此,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不仅是当务之急,更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于引起地区间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国内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的政策造成的。也有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差异与其说主要是由中央政府造成的,不如说是市场经济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胡大源1997)。同时也有部分学者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国内投资的区域差异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武剑2002)。
其实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中央政府的政策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因素,同时国内投资的区域性差异、人力资本投资的区域性差异、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间差异、地理因素差异、投资环境和投资回报及效率的区域性差异、以及对外开放度的地区性差异等都是造成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的原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对外开放的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度的高低对于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差异的影响也同时越显重要。本文就将用对外开放度来对中国经济增长地区性差异进行分析。
本文的基本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将对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论和相关分析进行回顾,并引出本文对对外开放度的概念的解释和分析模型的建立;第三部分将对对外开放度与各省GDP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回归的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基本的结论;第四部分将就引起对外开放度地区性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将根据分析的结果提供一些有关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的政策建议。
二 、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及相关分析结果的回顾和模型的建立
关于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影响,从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开始至今,产生了大量的理论和模型,也不乏大量的实证分析(注:这里的对外开放主要指对外贸易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便于下面的分析)。
D.H.罗卜特逊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的著名理论,R.纳克斯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认为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资本货物的进口对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外贸易还可以鼓励够内外投资,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Helpman认为有形的商品贸易促进了无形的思想交流,并指出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有利于获得知识,产生对国内经济的溢出效应和对本地R&D的刺激,导致生产力从而技术进步的加速,进而在长期中持续地促进和推动经济增长。
Barro.Sala-I-Martin在发展的技术扩散模型中指出: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包括FDI的引入是促进技术扩散从而决定收敛速度快慢的关键因素。
在对中国的实证研究发面:Kueh(1992)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开放地区国内投资、工业产值和出口的影响,发现FDI对总资本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沿海地区重要的工业生产商和出口商。Sun(1998)则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和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
沈坤荣(1999)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外贸总量的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也分析出1978-1999年各省的人均GDP增长与各省的贸易依存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即不同的省份之间市场开放度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省份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
沈坤荣、耿强(2001)的研究结果中显示省际人均GDP水平与人均FDI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引进越多的FDI的省份通过获得技术的外溢效应保持了较其他省份更快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魏后凯(2002)的研究结果也同样表明在东部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由此产生的就业和出口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繁荣。相反,在西部落后地区,外商投资的这种影响则较为微弱。
从上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可以初步认定中国经济增长地区性差异与中国各地区的对外贸易程度和引进外资的程度之间存在很强的正向相关关系。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可能还不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地区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并将最终成为决定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程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贸易国际化程度、资本国际化程度、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技术的引进和交流程度、人才的跨国流动和交流以及引进程度等等。
为了便于量化和资料的搜集以及操作上的简便,也充分考虑了各个方面的重要程度,本文仅仅引用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与GDP建立对外开放度(Foreign Openness,FO)这一指标。所谓对外开放度在这里指外贸依存度(FTR)和外资依存度(FCR)之和。其中外贸依存度用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表示,外资依存度用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与GDP之比来表示。
对外开放度(FO)=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其中 外贸依存度=FT/GDP*100%
&n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免费的 开放度对经济增长地区性差异的影响(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