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的编制标准,明确产品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格式要求、详细程度等方面的规定,便于个人理财投资者获取更全面、更详细、更直接的资料。
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有关统计报告或报表,以及相关法律诉讼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报告银行高级管理层。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五)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制度
为确保风险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银行应将风险管理绩效与薪酬制度、人事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相结合,将业绩考评与风险管理挂钩,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以保证在一定风险承受度下银行目标的顺利实现。完善风险管理授权制度,从分行主管部门到支行均实行风险管理责任制,明确各层级在风险管理中的义务和职责。在风险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制定科学的风险调整业绩标准和严格的处罚标准,并执行到位,以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权威性,确保风险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首先,要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险责任合同,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银行理财经理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个分支机构支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其次,要真正落实问责制。要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理财操作销售人员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权力与责任,并进行责任公示。采取“层层把控,层层落实”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理财业务的检查和辅导力度,督促每一位员工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的全面合规,努力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面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今后银行发生理财事故案件,既要有人及时问责,又要深入追查事件责任人。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检查部门、审计部门及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把“责任和利益、压力和动力”融为一体。
(六)全面提高理财人员综合素质
让“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知识是最好的礼物”成为共识。建立理财人员资格管理体系。采用资格认证的方式,严格管理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必须要通过专业认证考试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必须通过银行相关岗位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开展个人业务理财业务培训,理睬产品销售人员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少于相应的标准。
以建设银行厦门分行为例:厦门分行在2010年4月份的资格认证考试中,该培训班共有57名学员顺利通过了考试,考试通过率达93.4%,厦门分行持有金融理财师资格证书的员工队伍进一步扩大。截止目前,厦门建行持有AFP资格证书的有117人,持有CFP资格证书的有12人,持有CWM资格证书的有59人,持有RFP资格证书的有29人。其中,理财客户经理持有上述资格证书的员工比例达83%,员工队伍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注5)
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培训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向银行理财销售人员推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理财培训课程。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能力不够胜任理财岗位的,应该暂时离岗接受专业学习培训,达到胜任标准方可上岗为客户进行理财咨询销售。在内部培训上紧紧围理财业务的重点要点和新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增强员工培训的计划性、系统性,健全员工培训档案。
建立理财人员的问责制,完善理财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对于违规销售理睬产品的人员,严格按照银行相关管理规定予以处罚。对于发生多次或较严重误导销售的人员,将取消其销售资格,并追究管理负责人的责任。
在专业资格、工作经验及职业道德三方面都建立相应的标准,由主管部门进行资格考察和授予。并且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理财业务人员的持续专业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进行年度审核。
致谢语
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篇毕业^论文。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傅一江老师,他在我这次^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帮助很大。从选题、列提纲到拟初稿直至定稿,傅一江老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加以悉心指导和帮助,及时指正^论文中的不足与失误之处,教会我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使我最终能够出色地完成这篇^论文。其次,我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同学、朋友和同事,他们对于我^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建议。最后,我要借此机会由衷地感谢在人民大学学习期间的每一位任课老师的悉心授教,感谢厦门教学中心的教务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正是由于你们两年多来不辞辛劳的工作,才能使我顺利完成在人民大学的本科第二学历的学业。
引文注释:
(注1)引自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1-6月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注2)引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关于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05年06月29日
(注3)引自 Wind资讯:金融市场研究周刊,2010年9月20日
(注4)引自 北京市理财规划师协会:《理财规划师职业发展研究报告》
(注5)引自 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信息服务站:《探索理财师培训新形式——分行又有57名青年员工取得金融理财师(AFP)资格》,2010年5月11日
参考文献:
1.吕全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与风险控制实施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2.辛树森:《个人理财(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丛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3.吴雪.温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第8期
4.易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学位^论文
5.李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21期
6.苏呢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及其法律控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08年经济法^论文
7.章煜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探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期
8.郭彦斌:《浅析地方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与防范》,宁夏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
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82号
10.张慧敏:《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9期
1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金融研修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研修丛书:个人理财规划案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分析(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