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密切把握金融监管新趋势。一是在强调合规性监管的同时,强化风险性监管。随着银行自律行为不断加强,合规性经营不断改善,加上 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银行间竞争加剧,强化风险监管显得更加重要;二是对传统业务风险监管的同时,加强对创新业务的风险监管;三是金融 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制衡是金融业内部控制、治理的主体,也是防 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主体;四是审慎性会计原则和审慎性监管对于确保银行稳健运行具有特殊的作用;五是注重并表监管与 资本控制;六是强调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最近,中央银行出台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金融信息披露行为;另外, 鉴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下,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之间在金融监管、防止金融犯罪和反洗钱上的合作比以往更 加密切。
(二)、更新金融监管方法
1、创新金融监管理论。
金融监管之所以存在并不断加强,首先是因为存在于金融机构与其交易或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许多金 融服务或金融产品的金融交易发生在先、交易结果在后,这一时间差就增加了金融交易过程中对诈骗活动的诱惑。基于保护存款人、投资者、 被保险人,防止金融市场萎缩或大幅度的波动,监管当局需要对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提供者进行必要的监管。其次是系统风险。即个别的金 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可能对其他许多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金融市场一体化、全球化,金融对外开放深化的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出现了新变化。过去,在国别范围内,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可凭借简 单的行政手段即可获取必要的监管信息,而现在,以同样的方式获取必要的监管信息则存在一定的困难。系统风险方面,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 金融监管当局能单独应对发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因此,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实施金融监管时还应考虑国外因素影响,借助国际协作或条 约明确承担和履行监管义务,遵循已达成的监管行为规范。即金融监管存在的两大支柱内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金融监管理论也必随之创新。
2、金融监管手段、方式要现代化。
一是金融监管所必须获取大量优质金融信息的渠道要规范化、制度化。拥有一个能够提供准确、及时、信息完整的良好会计制度、信息披 露制度,是银行准确评估和管理风险的必要前提,也是监管人员、监管当局确保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
二是金融监管手段、方式要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在降低了金融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金融监管当局 要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加快建立风险监管分析系统。在非现场监管过程中要加强系统性分析、动态性监测;在现场检查时,要提高针对性和有 效性,不仅要进行合规性监管、测试,更要监管、测试其风险性监测、控制;加强金融监管的调研,通过监管调研,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 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创新金融监管操作方法。具体讲,金融监管要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预防,要从全面检查转向重点检查,要从检查业务风险转向审查内 控和管理风险,从检查业务档案转向审查内部信息系统。过去,监管机构主要依靠现场检查、核实银行的财务报表和记录来评估其安全性和稳 健性;随着金融创新加快、金融竞争加剧和技术不断进步,现在,监管者应将精力集中在确保金融机构用必要的程序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 风险上。
3、“管监分离,集中监管”,要形成监管合力。
“管监分离,集中监管”是基于以下的制度安排,即将金融行政管理和现场检查、非现场 监管分开,分别由不同监管部门来完成,而这些部门能够做到共享所有金融监管信息。为此,监管当局内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形成监管合力 ,密切合作。
(三)、完善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
1、银行监管的组织体系要体现“管监分离,集中监管”的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
对国有银行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要适应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机构调整的需要。鉴于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机构相对收缩、信贷管理方面的调整如固定资产贷款权限上收、流动资金贷款权限 适度下放的状况,分行及其监管办要强化集中监管,适当集中监管力量。对处于弱势的农村信用社,既要监管,更要扶持,监管方式也应有别 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更关注其流动性和发展潜力。鉴于我国经济地区层次差异巨大、金融机构各有不同的实际,对所有金融机构的监管, 不能以一个简单的监管模式、要求对待众多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的金融机构,要做到既有集中统一性,又有一定的差别。 金融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16(八)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