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有产权形式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政企合一的制度特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由此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业务,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渠道是财政,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取代了财政成为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金供给者。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贷款额的80%以上流向了国有企业。1996年底,国有企业占用的国有银行贷款余额47434.7亿元。没有银行的金融支持,国有企业的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金融支持却使国有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其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重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放了大量特定贷款;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未能实行审慎会计制度造成大量虚盈实亏;银行产权关系模糊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由此引来的是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银行和企业债权债务关系不清,即作为债权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作为债务人的国有企业最终都为国家所有,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借贷关系或金融交易关系等等,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同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长期以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出资人是国家,行长与董事长的职责往往集于行长一身,这些使得银行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的要求。只有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四)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
根据最新统计,入世三年来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明显加速,其资产总额增长了54%(注2),平均年增长18%,贷款增长了84%,年均增长28%。其中,人民币的业务发展尤为迅速,人民币的资产总额三年内增长了1.3倍,人民币的贷款增长了59%。尽管目前中外资银行竞争加剧,但目前市场格局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从2001年底到2004年底,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存款和贷款市场份额的变化是国有商业银行由81%、84%、83%分别下降到76%、77%和76%,股份制银行则分别由16%、16%和15%分别上升到21%、22%和21%,外资银行由3%、0.5%和0.2%调整为3%、1%和2%,这些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下降的份额基本上被股份制银行所分,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上升。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将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市场经济规则,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来办事。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导致金融机构全方位的竞争。在地域上,中外资银行在沿海和东部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同时逐步延伸到中西部地区;在客户范围上,外资银行目前在中国主要是优质客户,但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中低端客户的争夺;在业务种类上,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将是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随着其人民币存款的增加,向中资银行借款解决人民币资金来源的依赖性将有所降低。外资银行将在中资银行的传统领域向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和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在国内金融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内将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既是适应加入WTO、提升国有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经济实力、推进现代经济金融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改革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金融特点,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这几个中心环节,审慎、务实地推进综合改革。
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情况剖析
为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国家专门成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确定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总体目标。一是消化历史包袱,进行财务重组;二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三是创造条件公开上市,最终接受市场考验。2003年底国务院做出决定:选择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历史包袱相对较轻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元外汇储备对两家试点银行进行注资,标志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4年以来,中、建两行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实施财务重组步伐,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从两公司披露的信息看,股份制改革的前两步工作基本结束,达到了预期目标。股改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主要体现在:
(一)财务可持续能力得到改善
股改试点中,中行、建行通过国家注资、核销剥离不良资产、增加风险拨备等措施,较好的改善了财务状况,其主要财务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的标准。
1、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标准。到2004年9月底,中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75%,建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39%,均高于国际上通行的8%的标准。
2、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到2004年9月底,中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为5.16%,较年初下降了11.12个百分点;建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为3.74%,较年初下降了3.81个百分点。
3、增加了风险拨备。到2004年9月底,中行、建行风险拨备率分别为68.35%和87.7%。预计2005年上半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标准。
在财务重组过程中,中行、建行聘请国际权威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尽职调查等工作,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了信息披露,业务运作模式逐步与股份制企业接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