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和经济资本管理的制度办法,搭建资本管理的制度框架和涵盖各级经营层面和业务单元的资本管理体系,促使全行持久保持合理和充足的资本水平。逐步推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模式,建立以资本回报率为主线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绩效考评体制,实现资本对各项经营活动的刚性约束。
(六)发挥企业文化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以现代金融企业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制定科学、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务。要通过重构科学、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实现价值取向和经营目标的市场化,要特别关注两个战略性的问题:一、经营结构和增长模式的转型。要主动实行经营结构调整,以应对未来经济环境变化,利率市场化及金融开放带来的新挑战,实现增长模式有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二、机构重组。重新整合组织机构,调整考核监控体系,实现全行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的一体化,经营目标的一元化及经营方式的标准化。
二是重塑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长期任务。完善公司治理首先是观念的更新,最终是利益的调整,与原有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理念以及现有利益格局必然发生冲突和摩擦。要通过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强化银行员工的市场化经营理念和原则,树立文件的发展观、真实的效益观、全面的质量观、严格的管理观和科学的创新观。
三是培育职业银行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本依托。这也是解决银行经营管理者选择机制行政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银行家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职业银行家的培育显得更为迫切,应有针对性地搞好三项工作:一要拓宽选才范围不断引入先进经营管理技术和理念。二要加强职业银行家的内部培育机制,建立健全针对有潜力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的提拔深造制度,完善在岗培训和职业测评制度。三要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相结合,择机引入长期奖励计划等薪酬制度,为职业银行家提供良好的土壤。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正处在一个转轨改制、结构转型、规范治理的关键时期,加快体制创新、推动机制再造、增强风险掌控能力、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培育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各家银行执着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20多年金融改革的历程表明,国有商业银行集聚着强大的创新和发展潜力,在金融改革的新阶段,依托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将不断获得新的跃升。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全球化竞争的要求,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尽快进行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制改革,按照国家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改革与管理、发展并重的原则,稳步推进整体改制工作,加快内部改革,全面加强风险控制,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主要经营管理指标达到国际水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进而提升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引文注释:
(注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造学习宣传资料》(内部发行)第15页
(注2)《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造学习宣传资料》(内部发行)第23页
(注3)姜建清《以公司治理为目标实现中国银行业新的跨越》,《中国城市金融》2005年第一期
参考文献:
1、《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1999年出版
2、《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1999年出版
3、唐双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任重而道远》,《现代商业银行》2005年第一期
4、姜建清《以公司治理为目标实现中国银行业新的跨越》,《中国城市金融》2005年第一期
5、李金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完善公司治理需关注的法律问题》,中国工商银行“网讯”“财经论坛”栏目
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分析及深化思路探讨(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