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中国在境外非贸易型企业1171家中,中方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共27家,占境外企业总数的2.3%,投资额占65.7%,除中兴、中化、中冶、中信等企业投入少量现汇和依靠国际融资外,绝大部分中方投资以设备,技术入股。目前中小型企业在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虽有跨国经营的积极性,但经济实力有限,兴办的境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还行不成气候。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大型企业在对外资规模的选择上持谨慎态度。
4、 多样化的行业结构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涉及的行业广泛,从制造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到餐馆旅游,科技开发,咨询服务以及综合贸易、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境外企业的行业结构,按投资额计算,资源开发型占29.4%,生产集团型占54.6%,工程承包、科技开发和各类服务型企业(含餐馆、旅游、金融、医疗、交通等)占19%。跨国经营多样化的行业结构,折射出国际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广阔性,反映了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已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
5、 向跨国公司迈进
跨国公司是跨国经营活动的高级组织形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企业较早投资兴办的境外企业,利用10年来发展的积累扩大境外再投资,力图形成境外企业集团,向跨国公司迈进,预示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中信的中信香港集团公司,中化的中化美国集团公司等,无论是区位选择上还是行业进入方向上,都有自己明确的战略和规划。
二、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整体上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时间短、经验少,目前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 微观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企业盲目投资决策,导致经济效益不高
过去,中国长期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一方面要进入国外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同众多的富有经验的对手竞争,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市场形势的经常变动所带来的难以预料或无力解决的许多问题,一时间还有诸多不适应,导致项目决策者在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营销环境、有关法规、市场行情和销售渠道等缺乏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研究就草率确定项目,造成立项不当,仓促上马,使企业先天不足。如上海某单位在只知道北京烤鸭在澳大利亚倍受欢迎,而对澳大利亚禁止宰鸭这一情况一无所知,盲目投资,结果造成极大损失。有的甚至凭长官意识办事,实行不恰当的行政干预,结果使某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
与此同时,一些海外投资企业的主办单位对合作伙伴在该行业的实力、布局和企业结构以及信誉等资信情况没有作详细的调查,以至于有的伙伴在资本方面虽有实力,但却缺乏生产和经营方面的经验,缺乏可靠的销售渠道;有的伙伴不讲信用,在同我方合作时不能按平等互利的原则行事,一心想利用我方的资金以取得其单方面的利益,把合资当成为开支各项费用的钱库,使中方蒙受损失。如中旅集团投资10亿多美元在美国佛罗里达修造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因为在修建过程中与美方合资者发生纠纷,对方撤资撒手造成我方投资损失惨重。
2、 境外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经营能力薄弱
当前国际上单项跨国投资的平均投资额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约为450万美元,而中国只有57万美元,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投资额的9.5%,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投资额的12.67%。这表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还处于探索阶段,跨国经营的企业规模无论总体还是个体规模都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结果往往自生自灭。
小规模的经营组织,固然有“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但是它们却明显地难以跟实力强大的国际竞争者们相抗衡,在国际竞争中更多的危险是“船小易翻船”。例如,在华源集团到墨西哥建厂之前,已有十多家中国企业在当地建厂。由于规模都比较小,形不成气候,结果,几年之内,全军覆没。规模过小会带来一些列的问题:规模小,引不起当地政府的兴趣和重视,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的政策。
3、 信息不灵,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必须详细了解东道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及时收集投资的技术和财务前景资料,正确选择投资区域和投资项目,合理确定投资规模。但是,对外投资信息的收集整理靠企业本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国家要提供全面、系统的海外投资信息导向,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做出决策。但在实践中,政府部门除举办过数十期境外加工贸易培训班,以及各案咨询外,在其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开展起来。有关的研究、咨询机构较为分散,各种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中国的信息咨询产业即不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也未引起企业界的广泛重视。有些企业对海外投资缺乏科学的策划和决策,投资目标模糊,选择合作伙伴缺乏认真调研,而政府也没有系统的信息引导,使企业对国际市场最新动向把握不准,导致经营方向不明,经营决策失误。
4、 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运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