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同时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既要懂外语,又要有管理水平,懂经营,了解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这种复合型人才,一般不容易挑选。中国派驻海外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有的专业不对口,不熟悉业务,如有的派外语教师去主持中餐馆,派搞机械设计的去管理药厂,派政工人员去当经理,有的素质较低,缺乏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从事经营管理的应变能力,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处于亏损乃至面临倒闭的不利局面。
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政策的原因,也影响一些跨国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探亲问题、职称问题、回国后的使用问题等。现在跨国企业母公司对外派人员实行定期轮换的制度,也造成了跨国企业工作人员的短期行为。而且选派常驻人员的程序复杂,时间长,局限性大,范围窄等也影响到海外工作人员的选拔。
5、 传统体制的桎梏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最大制约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海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国内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管理,第二是海外企业内部的管理。国内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管理倾向;一种是国内母公司对境外企业管的过严,干预过多,母公司的权利过于集中,有的甚至到了凡事均要报批的程度,严重束缚了境外企业的手脚,多年一直处于即想发展海外企业又担心失控的两难境地。有的还把国内企业的一些管理办法盲目照搬到境外企业,使其成为“中国式企业”在境外的延伸,忽略了所在国的法律规定和企业管理上的国际惯例,造成企业缺乏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和决策权,从而缺乏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另一种偏向是国内母公司对境外企业放任自流,境外企业得到批准后就以为完事大吉,而对其经营状况,资产损益,财务管理和市场前景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发展,导致这些企业失去了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同时也失去了境内投资单位在经营上的指导和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显然,这两种偏向都不利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些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暴露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固有弊端,例如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仍按照国内传统企业的模式操作,极大地制约着企业跨国经营的顺利发展。
(二) 宏观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部门林立,多头管理,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
国家对跨国经营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宏观协调管理结构,导致政令不一,多头管理。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实行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体制,但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为主。而商务部内并没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管理此项工作,而是分散在几个下属司局;同时,除商务部为归口管理部门外,国家计委、国际经贸委、财政部、银行、外汇管理局都要管,但又都只管某一方面,其中,国家计委负责对一般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国家经贸委负责对境外加工贸易项目进行审批,各专业部门从各自管辖权限和部门目的出发,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负责统一协调,导致重复管理和遗漏管理并存的局面。
2、 对外经济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起步晚,有关对外经济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一些重要的经济规定和政策没有形成法律。虽然制定了对外投资的前期管理办法,但在跨国经营开展后的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政策基本趋于空白。涉及跨国经营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统计等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制定的法规不配套,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和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3、 国家政策导向不明,透明度不够,影响宏观经济效益
国家对企业跨国经营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表现出一种无序性和随机性。导致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决策时感到目标不明、方向不定。同时,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不够。1999年3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为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相继出台了10个政策性的文件,但原则性的意见多,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企业最关心的资金、出口退税、外汇管理等方面,真正的优惠不大。国家对跨国经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宏观调控尚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的指导。
4、 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过于繁琐和复杂,严重影响企业海外发展的积极性
有关部门审批跨国企业所需文件较多,除合同、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方资信证明,还要有外汇管理局的审批意见,如以实物到海外投资,则还要有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意见。除此之外,在审批中还有一些具体规定,如:一般不批房产公司,无进出口权的企业不能到海外举办贸易性公司、代表处等;到海外投资的外汇资金只能是自有资金,不许借贷、不许调剂等各种限制。国家计委、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都有自己的规定,政出多门,互相制约,有时各部门之间发生了“撞车”,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进行协调和裁决。这样的外部条件使得跨国企业诞生之前就存在各种困难,这不仅不能促进我国跨国企业的健康发展相反还会限制跨国企业的发展。
5、 经贸人员出入境管理体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给企业外派人员造成极大不便
目前,经贸人员出国审批制度虽然做了一些改革,但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手续繁多、程序复杂。单单护照就有四五种类型,不符合国际惯例。
三、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顺利发展的战略思路
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跨国企业大部分打的是遭遇战,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市场和众多有力的竞争对手,我国显然不能长此以往。要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就必须制定一个长远的总体战略规划,就是要确定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和选择。
(一)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
1、 开拓产品市场,扩大出口贸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