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占据足够的国际市场份额,是确立企业竞争地位的必要条件。通过跨国经营,不仅可以保护原有出口市场,还可以开拓新市场。开拓占领海外市场,建立企业的品牌、生产、销售网络、确立优势地位来赢得市场。通过开拓海外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可以克服国内市场的局限,扩大产品的销售额;可以绕过贸易壁垒,通过就地生产和销售,保护产品的市场份额,可以延长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另外,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材料、机器设备、零配件的出口,甚至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出口。
2、 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技术,从发达国家吸收先进技术
跨国经营以在跨国投资中拥有的相对优势为前提,以获得国内市场无法获得或暂时无法获得的利益为目标。从技术上说,大部分投资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中国跨国经营企业或多或少地利用了我国在初级产品、一般机械及某些传统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而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中等技术和小生产规模相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较大规模的投资,更能适合它们的国内的经济吸收力,通过对他们投资,有利于输出我国的技术。
在这同时,跨国经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有助于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改造我国的落后设备,促进技术升级。我国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办一些技术密集型或技术先进的合营企业,通过直接进行或参与经营管理,可以吸收一些先进技术和工艺,并可把所得的新技术转到国内来,用以改造和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 学习先进管理经验,锻炼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人才
长期以来由体制造成的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割裂,使企业开始对外投资时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缺乏即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合适人才。近20年来,跨国经营的亲身实践已造就了一批熟悉国际市场投资,营销管理的人才,这部分人才的出现不仅有利于我国现有跨国投资企业对外投资的巩固和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增强意识和管理水平。
4、 扩大销售量,实现规模经济
我国国内市场虽然很广阔,但只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因此实行跨国经营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产品销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增强企业竞争力。
5、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
一些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有需求。这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把某些产品向国外转移提供了机会,对增强企业的实力和活力是十分有益的。
6、 利用外国资源
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原料和燃料等投资要素的需求在迅速增长,而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这就使得企业之间争能源,争原料的矛盾日益严重。通过跨国经营,企业可以到国外原料产地投资,并将国内原材料紧缺的产品转移到该产品资源丰富的国家去投资、销售,这样可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缺陷,缓解国内某些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
(二)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1、 跨国经营主体的选择
在对外投资主体方面,目前我国急需要鼓励各类企业共同参与海外直接投资。此外,我国投资规模偏小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当前参与跨国投资的主要是国内的中小型企业。还应该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实施高水平的海外直接投资。
2、 跨国经营区域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仍然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因为象亚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临近,市场潜力大,经济发展快,海外华人也多,对我国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非常有利。同时,也应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以逐步实现投资市场的多元化。我国的出口商品市场主要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将有所抬头,自199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多以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规避国际贸易壁垒,避免反倾销。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回流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国内提供信息,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3、 跨国经营产业的选择
我国跨国经营行业和产业战略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并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所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产业的选择应该是:(1)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部门,这可以弥补目前国内资源的短缺;(2)加工装配型制造业部门,我国轻纺、家电、电子、机械等一些部门有比较优势,可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3)劳务输出型的工程承包部门,这可以发挥出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4)传统行业。如丝绸、陶瓷、手工艺等行业,这类行业我国拥有独特的专有技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5)贸易与运输业。这是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比较集中且有优势的两个行业;(6)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增强对海外投资的支持能力。
4、 跨国投资方式的选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