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后中国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在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金融贷款定价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及面临的风险,结合国外贷款定价三种模式的阐述,探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进行合理贷款定价策略,构筑合理贷款定价体系。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贷款定价体系
引言
我国利率市场化在渐进式改革中稳步推进。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方面。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以市场经济资金供求关系为基础,以中央基准利率为核心,以货币市场利率中介的市场利率体系。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干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此后,我国利率市场通过几次重大改革:1996年6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8年3月放开贴现和转贴现利率,2000年9月实现对境内外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2004年10月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至此,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利率市场改革形成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同时,我国的银行业正式迈进人民币贷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严格的利率管制中,贷款自主定价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金融贷款定价机制,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进行合理贷款定价,建立一整套贷款定价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取得生存和竞争经验,成功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的重要性
利率市场化赋予了金融机构更大的贷款定价自主权,促使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原则和风险对称原则实施新的资金定价管理机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就是确定贷款利率,以什么样的价格发放贷款以保证获得目标收益率,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贷款成本的核算和效益评价,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增强商业银行贷款营销能力,以获得最大利润,提高同业竞争力。而新的人民币贷款浮动利率政策的出台是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充实贷款定价的知识,掌握贷款定价的技巧,在中央人民银行制定的浮动的基准贷款利率区间内采用一定的定价方法,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贷款定价体系,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掌握正确的贷款定价方法,调整贷款定价策略,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1、保证利润最大化和一定的投资收益率
银行最主要的营业收入是贷款的利息收入,因而贷款收益最大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美国<<联邦储蓄公报>>公布,美国商业银行体系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贷款占有所有资产比重为41.9%,近2/3的营业收益(60.39%) 来自贷款的的利息和手续费。在我国,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占有比率更高。
2、争取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适当的贷款价格能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并拓展新的销路。
3、适当价格竞争
金融市场上竞争激烈,灵活的贷款定价策略能保证商业银行更好的生存发展。
4、优化银行服务
贷款的价格除了要考虑资金成本外,还要结合其附属服务的实用性、盈利性等进行全面权衡制定。如果一家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那么客户在使用贷款时必然愿意支付更高的代价,从而银行也能增加盈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