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形成、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个重要工具在宏观经济调控和宏观经济运行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我们就要根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的各自特点,按照社会经济的不同情况,灵活、协调地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因此,掌握和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特点,懂得两者的协调配合,使其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快速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特点、主要工具和手段
掌握两大政策各自的基本原理、特点、工具和手段,对于正确地使用两大政策,使它们能更好地协调配合是必要的。
(一)、财政政策的特点和主要手段
自从有了国家,不论其社会性质和国家性质,就存在着以国家权力分配为特征的财政,而和财政相关的政策即财政政策。
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繆尔森将财政政策简要而精辟的概述为:税收和政府开支的政策-它的总名称是财政政策。(注1)财政政策的作用是通过政府预算的税收一方和支出一方来发挥的,它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收支、税收、公债。
1、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二部分。
财政收入包括预算收入和部分预算外资金收入,它是各级财政支配的财源,是财政支出的保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不同构成部分,因此它的多少和相对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各部分的比率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并传递到国民经济、国民收入、产业结构等的方方面面。
财政支出主要是指通过国家预算拨出的经费和投资。它涵盖了: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财政支出的多少不仅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对经济运行中的贷款规模、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产业结构发展、农业支出和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多少和发展速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财政收支对社会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它也是有局限性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总产品价值,也必然受制于社会总产品价值,过高或过低的财政收入都是不现实的。财政支出也必然受到财政收入的限制,过高的财政支出也是不现实的。同时,财政收支规模具有法律性和严肃性,不可能经常修改,因此它的作用在时间上也是有限制的。
所以,只有制定适当、合理的财政政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2、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程序规定课税对象和方法,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它体现了国家与有关阶级、阶层、集团、居民等各方面的分配关系。
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处处可以看到税收所发挥的作用。国家通过对税收总体规模的调整、对税种设置和税率差异的调整等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对国家、集团、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并实现宏、微观经济和收入分配等的调节。
在认识到税收的变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各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税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不是万能的:税制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合理性、公平性,还要兼顾经济发展财源培养、量力而行等原则,这些都决定了税收的规模一定是有限度的。另外,税收具有法律性,税率和税目等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这也决定了税收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局限性。
合理的税收政策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的长远、健康的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3、公债
公债就是国家各级政府债务或负债。
通过公债的发行,可以为加快经济建设,调节产业结构筹集资金;通过公债进入证券市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外债还有助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引用和采用。利用发行公债期限的不同,还可为实现不同时间的经济目标筹集资金。公债这些作用,使得公债在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公债的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公债的规模不仅受到社会闲置资本规模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偿债能力的影响;公债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内债和外债规模都不可能无限增加;公债发挥职能还受限于物价与币值的稳定,市场的完善,法制和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等一系列因素。
制定适应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公债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二)、货币政策的特点和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即是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一般性控制工具和选择性控制工具。
1、一般性控制工具:
一般性控制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
1.1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的向中央银行交纳的比率。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来调节和抑制商业银行扩张货币的能力,从而避免商业银行存放款的过度膨胀,防止货币供应对经济产生负效应。
但是,由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是一种强烈的手段,准备金率轻微变动往往会对流通中的货币量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强烈影响经济运行,因此准备金率是不经常变动的。
1.2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包括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票据进行贴现而收取的利率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通过调节再贴现率,可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影响其盈利,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收缩或扩张。因此,再贴现率是一项重要的货币工具,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再贴现率也有其局限性:中央银行一般不会对商业银行大量贴现和贷款,商业银行的资金不足,主要通过加紧吸收存款和再金融市场上求得解决;另外,再贴现率的变动还受到了市场利率,周边市场的影响。
可见,在利用再贴现率工具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它的局限性 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