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必须根据社会经济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同状况,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文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工具出发,论述了根据社会经济的不同情况,协调配合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的基本方法,以及各种不同条件影响下,财政、货币政策配合协调。
具体安排如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掌握和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配合使用它们,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特点、主要工具和手段
(一)、财政政策的特点和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预算的税收一方和支出一方来发挥作用的,即税收和政府开支的政策。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收支、税收、公债。
1、财政收支
2、税收
3、公债
(二)、货币政策的特点和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即是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一般性控制工具和选择性控制工具。
1、一般性控制工具:
1.1法定准备金率
1.2再贴现率
1.3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控制工具:
2.1优惠利率
2.2调整证券保证金
2.3控制消费信用
2.4其他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仅依靠某种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是无法实现的,而必须组合多种工具。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基础
(一)、力求财政信贷综合平衡要求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二)、同属需求管理政策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两者实现相互配合成为可能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保证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
取长补短,综合应用财政货币政策:
(一)、“双紧”政策的协调配合
(二)、“双松”政策的协调配合
(三)、“一松一紧”政策的协调配合
四、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政、货币政策
(一)、建国至今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使用和发展
(二)、影响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因素和条件
1、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因素
2、政策效果的速度
3、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3.1、在宏观调控中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反对以政代法。
3.2、加强市场化建设,理顺市场传导作用。
3.3、树立全社会的纳税意识,理顺税收结构。
3.4、正确对待和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3.5、合理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维护社会安定。
4、产业结构因素
5、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因素
6、国家和人民财力的因素
7、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8、在使用财政、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特色。
(三)、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结论,要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平稳运行,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协调配合使用财政、货币政策。
正文: 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