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唐双宁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监管》为理论指导,强调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控制度 建设
【正文】:
健全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外部监管和良好的市场约束是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三大支柱,而内控制度则是提高银行竞争力,防范风险的关键手段。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建立了以三道监控线为基本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步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银行危机的需要。为进一步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本文从内控建设重要性入手,立足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就如何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注1)巴塞尔委员会在《银行内控体制的框架》中,把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确保银行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运作目标);二是保障财务与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信息目标);三是规范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使其符合适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合规性目标)。这说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既是强化外部金融监管的基础,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又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安全性和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活动的自主权及风险程度也随之加大,不断加强并完善银行自身的内控制度建设更加重要且不容忽视。
(一)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
商业银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必须加强自我约束,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自身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职责的明确和操作规程的规范,建立起一整套内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控制机制,以此达到控制经营风险、实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形成良好的自律管理环境。国内外银行经营的实践也同时表明,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好坏有时甚至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巴林、大和银行的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银行内控制度方面的缺陷,对潜在和突发风险反映不敏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是银行监管的必然要求
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为了商业银行安全稳健地运行。监管当局的银行监管是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和执行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从而达到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防范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目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商业银行对自身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这恰恰是银行业监管当局所要达到的目的。为适应银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我国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独立行使银行监管职能,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
(三)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是金融环境稳定的基础 论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现状及强化途径(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