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暂不改制,把省级分行改造成一级独立的法人,由总行实行控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金不得低于10亿元人民币,总行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本金对所有分支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因此可以选择部份省级分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其余的体制不变。这样做的好处是暂不触动或很少触动总行的现状与即得利益,总行抵触性不强。所以,选择对部份省级分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种风险小、成本低的途径,它体现出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特性。具体方案是,经过资产评估,地方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当地注册的独立法人,其股本结构中原国家信贷基金和历年利润留成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土地等折合成国有股,由总行持有,总行代表国家行使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这部份国有股份的所有者职能,通过持股(控股)对其经营管理进行审查监督,干预国有股的抵押转让及银行董事长、行长的人选。
方案二: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先改组,然后把分行建成核心银行和地区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先将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改组成控股总公司,然后将银行的资产浓缩,根据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各自的特点,按经济区划或者重点中心城市原则,有选择地建立若干核心银行,像人民银行按经济区划原则设立大区分行一样,而商业银行的其他分支机构可以改组为由核心银行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区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地区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集团制等形式,在股本来源上可以打破现行的工、农、中、建四家银行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的限制,进行更广泛的资本重组。在核心银行中,应采取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原则,在保持国有资本控股的情况下,尽量吸收外资股份和港澳台股份。待国有控股公司式银行过渡模式基本完成后,可以选择以下方案进一步进行股份制改造:
(1)国有商业银行适当放出一部份分支机构,组建成地方性商业银行,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持股或控股,但不是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新组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一样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新组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仍可以实行总分行制,拥有分支机构,但规模较之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已大大收缩。
(2)国有商业银行购买国内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的股份,让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借此间接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自建立起便按有关股份制公司的章程、机制运营,它们在银行上市方面具有比国有商业银行更为优势的条件,因此容易获得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到海外去上市,也可以在海内外同时上市。
(3)国有商业银行和某些外资金融机构合资,组成新的股份制银行。上海银行在1999年9月接受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参股投资,实行增资扩股,使注册资本金提高到20亿元。在这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借鉴上海银行的经验。一种可行的思路是把总行的资产独立划分出来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也可以把某些资产状况较好的分支机构独立出来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
最后,股份制改革最终模式的确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改革的最终模式选择在于非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以其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使银行经营走向规范,由董事会、监事会、银行班子构成的组织结构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制衡体系更是一个相互承担责任、相互促进的有生机、能创新的体系,它对银行有效充实资本金,处理不良资产,实现政企分开,实现自主经营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对于避免国有银行经营中的政府直接干预,实现银行真正商业化而言无疑是最佳选择。由于国家不是控股股东,因此在银行重大问题决策上,国家只能以股东身份通过非权力渠道,凭借自己拥有的股份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能再干预银行经营,所以非国家控股的公司式银行是商业银行真正实现商业化的最终解决思路。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序安排
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实行股份制改革必然涉及至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事关全局、意义深远。为了保证改革的成功,必须积极准备、稳妥推进。所谓积极准备,就是要解决理论上难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策略、设计优选操作方案、准备保障措施;所谓稳妥推进,就是要把握好改革的顺序和步骤,决不可一哄而起、急躁冒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序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先内部改革重组,后改制上市。实事求是地来看,目前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不完全具备上市的条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当务之急是加快内部改革,例如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调整信贷结构,严格信贷管理,提高金融资产的质量;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集约性经营水平;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将独资体制改造为股份体制并且准备上市。需要注意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标准和程序是与一般企业相同的,都必须遵循统一的公司法和证券法。
(1)先试点、后全面推广。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巨大影响,为了确保其股份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应遵循先试点后全面推广的原则。可先选择一家具备条件的,比较合适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但是这种安排在实践中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压力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想通过股份制改革尽快提高整体实力,谁也不甘落后。以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为例,起初的思路是确定先由四大银行中的一家试点一、二年,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但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其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也相继建立。总结以往的经验,在选择一家进行试点的同时,鼓励其余各家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研究、制定方案并允许在其内部小范围试点。
(2)先法人持股,后社会公众持股。产权多元化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在改革的初期应首先选择以法人持股为主,待到条件成熟之后,再扩大到国内外公众持股。这种安排有利于社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保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3)先境外上市、后境内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有多种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同时采用数种。之所以提出先境外后境内的安排,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所需要的资本总额,中国资本市场的容量有限,即使仅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市,市场也难以承受,而且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也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先境外后境内的安排有利于分散国内市场的压力;其次,通过在境外上市迫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金融市场的标准来规范经营和严格管理,迫使其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遵循市场交易的规则、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改革,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革命。
(4)先部分、后整体。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并不一定要求整体上市,如果需要整体上市的话,可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安排,例如采取分拆的方式先部分上市(包括部分机构和部分业务),待积累经验后再整体上市。
(三)改革的时间安排
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骤来看,由于股份化改造在先,上市在后,而且上市并非标志着改革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市才是银行改革的真正开端,如果再考虑到其他相关制度条件的建立,可以预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革和上市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很可能需要较长的时期。对于如此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时间安排上不可以急于求成。当然,形势所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不可能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改革的时间表大致可以如此:用于5-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首先,用2-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内部改革重组,选择试点银行改制和上市试点;其次,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用2-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和上市;最后,用1-2年时间巩固完善,初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结语
入世,意味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意味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真正建立,也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直面国际经济的竞争和挑战。我国一位WTO专家曾预言:很多人都说入世是“狼来了”,我说,入世不是“狼来了”,而是“狐狸来了”。因为狼来了是把你吃掉了,它还与谁去竞争?而狐狸比狼更狡猾,它是要与你斗智斗勇,与你争夺财产的。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脱离政府怀抱的遮蔽,进行一翻脱胎换骨的改革,练就一身刚毅的内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做好“与狼共舞”、“与狐狸斗智斗勇”的准备,迎接国际经济金融的竞争与挑战。
但是当务之急是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及其创新。笔者认为,推行股份制改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现实可行的出路。只有通过股份制改革,才能消除国有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产权不清”、“政银银企不分”、“所有者缺位”等制度缺陷,才能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
入世,在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将进一步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的运作机制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国际经济金融运行规则的不相符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国际经济金融人才缺乏和历史遗留的大量人员包袱,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现有人员知识层次较低以及观念、理念的闭塞,面对国际经济金融的机遇与挑战,其参与国际竞争则显得底气不足。而对于外资银行,入世五年后就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享有国内银行业的同等待遇。对于外资银行,尤其是一些老牌的外资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均具有雄厚的实力,且经历了世纪百年的运作,积累了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法规。国有银行与之相比,则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入世将打破国有商业银行过去那种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依靠政府信誉经营的方式,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搏击浪潮。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只有遵循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展规律,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以法人持股为主体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收缩精简机构,强化总行对分行的监督约束机制,减少委托代理层次,减少代理成本;按股份公司治理机构构建国有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强化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按照国际标准,大力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银行金融监管,建立规范和透明的财会制度和审计体系,强化股东和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发布;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为国有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构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足脚跟!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应在积极准备应战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去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金融运行和外资银行操作和管理的规则,分析、研究他人之长,取其之优为我所用。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按照国际先进规则和管理来制定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开拓创新,逐步向国际上先进的银行运作机制转变。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相龙、黄达:《中华金融辞库》,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范恒森:《金融制度学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庄乾志:《银行发展市场化与国际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版。
[5](美)戴维.罗杰斯:《商业银行的未来》,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1版。
[6](日)森田松太郎:《控股公司》,中信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唐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探索与实践》,《新金融》2003年11期,第11页。
[8]董兴斌:《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金融改革》2004年第2期,第17页。
[9]陶茹丽:《公司治理结构对垒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现代商业银行》2004年第1期,第15页。
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探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