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实施更为有效的不良债权处置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加强对分支行不良债权处置工作的考核,加大对不良债权处置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构建鼓励清收不良贷款的商业银行文化、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来达到充分调动各级行、广大员工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的目的。
第三,建立高效、灵敏的商业银行内部不良资产经营体系。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不良贷款经营所需的费用支出,整合好不良债权管理工作中的人才资源;要加强不良贷款清障的系统内部联动和系统资源共享;授予不良资产经营一线更为灵活的处置权限等。
第四,建立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提早介入问题资产或问题客户,防范信用风险;严密控制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及波动状况,将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率和流动性缺口率控制在监管指标的范围内,以防范流动性风险;梳理不良资产处置流程,建立全面规范的业务规章,完善决策审批机制和操作程序,建立涉及各环节、各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操作风险;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不良资产处置问责制,防范道德风险。
(三)不良资产处置的外部环境选择
为保证不良资产得到良好的处置,建立完善的市场运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市场化的银企关系、良性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外部环境的建立健全将为银行的良性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第一,建立市场化的银企关系和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的银企关系是指银企之间信贷契约市场化和信用关系正常化,实质是指通过资金链接,产生宏微观经济效益,以实现银企双方各自效益最大化"这种效益均享!风险共担的银企关系一方面要求银行在信贷经营中,必须考察贷款企业的资信能力和信用状况,以求减少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要求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营活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从而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
第二,积极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市场,形成规范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可以使政策性贷款从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分离出去,确保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降低信贷风险;同时,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也给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缓解企业对银行资金的高度依赖性,为银行转移和分散风险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且通过直接融资可以充实企业的资本金,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最终解决因企业亏损而导致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创造条件。
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执行,建立规范的企业破产淘汰机制,失业救济机制等社会保障机制,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有效保障,保证商业银行的各项信贷政策和信贷原则切实得到贯彻,减少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机会。
(四)不良资产的内部处置模式选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内部处置模式的优化和完善,是化解与盘活不良资产的根本解决之道。
国有银行可以尝试分步实施内部“好银行 + 坏银行”模式。第一步,分层次组建各级行的不良资产专职经营机构;第二步,在条件成熟时,可对国有银行内部各级行的不良资产专职经营机构进行整合重组,组建商业银行系统内的专业清收公司;第三步,专业清收公司组建并运作一段时期之后,条件进一步成熟时,即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将专业清收公司改造为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银行机构,按商业性原则收购、管理和处置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总的来看,与不良资产外部剥离相比,由银行内部进行的资产处置能够避免债权的转移,避免形成银行依赖政府、债务人依赖银行的救援文化,同时也避免了造成沉重的政策负担和财政赤字。
(五)不良资产的外部处置模式选择
完善和优化资产管理公司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外部处置模式是不良资产得到合理处置的有效保证。
第一,整合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全国性的不良资产处置中心。将四家资产管理合并为一个全国性不良资产处置中心,一方面,可以降低处理不良资产的成本,在四大AMC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复性操作,其成本比成立一个中心要高很多。同时,若四家AMC并存,他们必须在资本市场筹集各自资金,加大了交易成本和筹资利息成本,而由一家中心集中性地进入资本市场筹资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些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不良资产处置中心面对的是共同的债务人,并掌握了大量的债务人信息,因此它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综合运用注入资金、资产重组、完善管理结构等方式,进行资产转售、上市筹资以获求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从而提高贷款的回收速度及数额。
第二,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公司化和市场化改革,以完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运作机制。现在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受到政策上的制约很多,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功能都不具备。进行公司化改革可激发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创新动力,保证整个资产处置程序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杜绝资产管理公司操作时的随意性。对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四家公司都提出了要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要逐步向投资银行方向进行转轨和转型,国家应该给予肯定并赋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第三,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从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的实践看,要实现处置回收最大化目标,必须解决好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建立科学的财务核算体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努力,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特别是今年12月份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后,国有银行在资产质量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法,以加快治理不良资产的步伐。
本人作为一名国有商业银行监管人员,长期工作在监管的第一线,更能切身体会到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监管工作中对不良资产处置的体会,尝试性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与路径选择,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引文注释:
(注1)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治理通胀、深化改革》,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年,第32页。
(注2)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第109页-第111页。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6(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