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拥有员工1600名,在组织结构上设置了技术部门、策划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其中策划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员工数量较多,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从公司员工年龄结构上看,三只松鼠20~30岁左右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53%,年龄在30~40岁左右的员工人数占公司员工人数的35%,40岁以上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12%。从员工的年龄结构来看,三只松鼠的后备力量还是比较充足的,由于三只松鼠的产品面向市场上的“80后”、“90后”,甚至于“00后”,拥有一支年轻化的团队,有助于三只松鼠的市场发展。
从员工的学历结构来看,三只松鼠员工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仅占员工总人数的17%,大专学历员工占到40%,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占43%。从员工的学历结构来看,三只松鼠的员工学历层次都不是很高,知识储备必然会成为三只松鼠发展的一块短板。
从员工的薪资组成来看,目前,三只松鼠的大部分员工薪资采用的是基本薪资+绩效的情况,其中,不同级别的员工基本工资不同,总经理、高层主管、中层领导、基层人员的基本工资分别为:4000元、3000元、2500元、1500元,在物价飞涨的现代社会,基层员工每月所得工资也只能维持正常的家庭开销。
除此之外,三只松鼠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百草味”、“来一份”等特色品牌也足以和“三只松鼠”平分秋色,三只松鼠为了维持其生存与发展,不断地调整其组织结构,削减员工,降低运营成本。
三、三只松鼠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人员总体素质水平不高
从对三只松鼠员工学历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只松鼠员工学历水平普遍不到,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许多高精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岗位的质量要求得不到完全贯彻落实,更谈不上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人员素质总体水平上不去,企业的经营理念、方针不能及时宣传到位,执行能力存在较多缺陷,团队的凝聚力无法打造,使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企业过分依赖人才管理,忽视制度管理,甚至连人事部门也缺乏制度化的规范管理。
(二)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只松鼠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三只松鼠的薪资待遇与同行业相比较低,尤其是基层员工,往往做最多的工作那最少的钱,很容滋生不满的情绪,离职率比较高;(2)对于管理层来说,由于三只松鼠不能提供给他们很好地福利待遇以及晋升空间,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离职;(3)企业员工平均年龄较小,据统计,三只松鼠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往往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这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不够深,在工作中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离职的想法。
(三)培训机制不健全
(1)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培训体系
三只松鼠会不定期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工作。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员工的培训工作顺利展开。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不仅包括周密的人员培训需求计划,切实落实和执行培训设计方案并且在培训工作结束时应该做好培训工作的评估。但是,三只松鼠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培训内容和形式等,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视短期利益和忽视组织的长远规划,这无疑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
(2)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过程不连续
三只松鼠在进行培训时,主要是根据上级的领导的指示来完成培训任务,并没有根据组织员工的实际需求组织培训。三只松鼠的培训太过于形式化,消耗了资源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培训的内容五年来没有改变过,其中许多培训内容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多是些通识性培训如文明生产,质量教育等等。
(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三只松鼠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机构职能交叉、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的矛盾现象共存的严重问题。不利于提高管理效能,也难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相适应。这里所说的人才短缺是指很多企业急需的、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严重缺乏,而人才浪费指的是企业对所拥有的人才并没有完全做到人尽其用,没有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从三只松鼠对各类人员的需求来看,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还存在着较大缺口,普通管理人员供需基本平衡,而一般员工则供过于求。即便如此,这些稀缺资源在三只松鼠中也并非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往往无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改善三只松鼠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人才招聘与配置体系
人才招聘是三只松鼠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员的分配、任用、考核、晋升、奖惩、培训等活动的进行。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复杂,三只松鼠面临战略转型,亟需补充大量人才,但三只松鼠要在招聘之前先进行分析,确定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即根据岗位说明书分析要求人才素质,做到“人岗匹配”,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系统来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并对招聘进来的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以不断完善现有的招聘系统。
(二)完善激励机制
三只松鼠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及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