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教诲,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成才,一定要勤于读书,可见读书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不读书不行。认识到读书的重要,也要知道不同类型的书籍给同学们带去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有新旧差异,信息有真伪之别,书自然就有好坏之分,尤其是目前社会上很多出版社为了利益而出版的一些不健康书籍,它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到达小学生手中,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很严重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读健康有益的书。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进入信息不断更新变换的时代,不重视读书不只是意味着观念的落后,更为严重的是有被发展着的社会随时淘汰的危险,因而我们读书也要讲与时俱进。同样一本好书,不同的人读后收益是有所不同的,有时的收益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这又涉及到一个如何读书,如何才能在读书中收获更大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利则促进学生发展,弊则可能祸害无穷。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有44%的学生阅读课外书时因为对学习有益。大部分学生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阅读书籍,但是即使是同一本书,一百个人读有一百种不同的看法,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中学习到对学习有帮助的知识的。慢慢的,就会有同学发现,阅读并不能很快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这一点却与他们的初衷不一样,渐渐的,他们也就放弃了。他们这样的行为,可以叫做“求速”,是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找到一条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也是“学以致用”的一种表现。有些学生反映,他们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小学生写作范文”一类的文章也读了不少,可是写起作文来,眼前还是一片茫然。我们甚至发现,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或考试中,有些学生竟将所谓的“范文”照搬到试卷上。这类情况显示,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一种“贪便求速”的心理,试图取那些“优秀作文”的“现成之长”来填补自己的“眼前之短”。
这些情况表明,课外阅读“贪便求速”,势必导致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不但无益于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大大禁锢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希望学校能每星期开展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同学们了解到阅读的重大意义。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解除同学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烦躁心理。并且倡导学生读好书,避免接触到那些不良读物。这样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学习风气,也能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补充了充分的课外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更好的修身养性,防止了不好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多看些名著和那些有深刻内容的书,阅读课外书时,做些摘记,有利于提取些素材,不要只为考试而看书,需用心体会其内涵。对于那些优美的语段要精读、细读、反复品位,最好背诵。
其次,针对家长希望小学生阅读书籍的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希望家长多和孩子沟通,不要强迫孩子看某些书籍,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给孩子寻找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书籍,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家长的要求,也能让孩子很好地接受书籍、阅读书籍、最后吸收知识。
第三个建议是希望同学们不要急功近利,很多小学生阅读的目的是提高语文成绩,而且他们希望很快地就提高语文成绩。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漫长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学们应该抱着慢慢提高语文水平的心态去阅读书籍,这样可能得到的知识也会更多,知识面也更广了。
最后,关于小学生喜爱书籍的类型,我们觉得我们不能勉强小学生去看家长老师认为对之有益的书籍,而是用更加委婉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去看那些有益的书籍,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讲,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引导是很重要的。如果您的孩子喜欢漫画书,作为家长您可以买一些与插图的童话故事书,这样孩子看的开心,也学到了童话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最主要的是家长也满意了,这样双赢的方式,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结
关于小学生喜爱书籍的调查报告(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