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课过程中,有的小学生会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而争吵,比如谁拿了谁的橡皮擦、谁在写字时被人碰了一下,谁偷看谁的作业,谁不小心弄个脏了同桌的衣服,谁的位置弄得很宽谁扯了谁的衣服等。他们先是小动静,如果老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放肆,甚至会开始大声争执,再就是稍有纪律观念的可能报告老师,而平时骄纵惯了的才不管课内课外,先自己取得斗争胜利才算,于是主动挑战,你一拳我一脚就开始厮打,这种置老师于不顾的行为显然影响了课堂秩序,破坏了绝大多数受教育者的利益。
解决方案:喜欢上课打闹、甚至严重违反纪律厮打的学生,这类孩子都比较顽皮,一般的说教对他们的教育效果都不明显。例如,我们班的A学生,因为个子比较大,经常出现抢同学东西玩,甚至借东西不还等情况,甚至有一次开课堂上因为后排同学用笔的时候不小心在其衣服上划了条印而不顾课堂纪律,大打出手。后来,我对其进行教育,以他违反纪律对未来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教育,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因为小学生对未来还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认知。后来我改变方法学生说“你这节课如果再搞小动作,我就会打电话向你的家长反映。”惩罚就在学生眼前,距离不远,在此情况下,这位学生从此以后上课搞小动作的坏毛病减少了很多,教育效果也起到了作用。因此,在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时,老师最好针对学生的“眼前利益”来讲道理。另外,作为班主任,我会主动与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全面了解情况后,会对作为做合理的安排,给每个学生设立行为记录卡,每周末进行等级的评定,设立《班规》明确奖惩措施,做到有理有据民主管理;另外,我会多组织学生搞一些课外的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通过学生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学生当中是否存在小矛盾的情况,并及时处理解决,将课堂的打闹事件降为0。
问题:学生爱哭闹
低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差。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比较宠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长平时都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导致孩子内心孤独,通常希望通过哭闹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关注。
解决方案: 对于哭闹的孩子,多半是由于内心孤独造成的。这样的孩子不能严厉的呵斥,而是应该用师爱来温暖他们。有一年中途接班,我依就奉行一贯的“严格”作风——班上事务井井有条。曾经,班上出了这样一个事,一个女生哭的不停,我按照通常的方式,询问有无人欺负等等,后来班上同学说她是毫无征兆的哭了起来。当时我也慌了,赶紧联系家长,紧接着单独谈话,找与她要好的朋友询问,各种方法都试了,但是毫无收获,最后她对我说,“老师,我没事,哭一会就好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后来才听说她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而她又是什么事都藏在心里的那种孩子。那件事敲醒了我,我对班上的孩子了解的太少,单是严格管理,只能做到表面,而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跟他们做朋友,聊天,留心观察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发自内心的去关心班上的孩子。当他们犯错时,我不再像以往那样,决断的给出结论,而是多方面询问,从他们的角度考虑,效果远比“强压”好得多。我想这就是“师爱”吧,渐渐地我也明白了“师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