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绮云老师所执教的《画》这一课中,在学习“远”和“近”这两个字及其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并抛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了远处的景色和近处的景色。学生充分体验并了解了远与近在位置关系上的对比之后,再来学习这一组反义字,效果便事半功倍了;学习生字“色”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的颜色,山是棕色的,花是粉色的,鸟是蓝色的,老师衣服是黄色的,这些就是“色”;学习生字“声”时,先听声音再学习,正音与释义的目的都达到了。调动学生的已知,注重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去发现去学习,这样的课堂也是有效率的。在学习“近”和“远”的共同点时,有学生说到了“斤”是包在里面的,说得很形象。老师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出示“半包围结构”,并让其他的同学也能比较好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的课堂也使具有生成性的。
三、 及时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成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及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好的评价语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
付娟娟老师的《Unit3. In the resturant》这一课给人的印象深刻。除了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有趣之外,最吸引我的是课堂上老师自然而然积极评价用语。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完美,老师的回应都是以肯定性为主的,如“Good!Well done!Wow,so good!……”英语课上学生的回答很踊跃,表达自信大方,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想这与老师的评价语言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而在语文课上,老师的评价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还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与教育。顾蓉蓉在执教《水上飞机》一课时,在学习第2-6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先请一组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后老师点评:“你关注到了感叹号和问号,读出了水上飞机和小海鸥的对话的语气。”“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小海鸥吃惊的语气。”在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时,第一次请同学朗读后,老师评价:“已经有渔船遇险了,情况多么紧急,你读得还不够紧急。”“嗯,你读得有进步了!”在老师的多次评价后,学生的朗读进步明显,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也渗透在了评价语言当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容量适当、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
3、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
以上些许的点滴经验,是我在本学期几次听课后所的一些思考和总结。然而通过听课学习和交流所收获的,还远不止这些。我深知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不断反思与学习。但是有这些优秀教师的榜样在先,我对自己的成长也充满着信心。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