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思考
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仅需要教育者的监督、把控,更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对自我的管理、控制。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教育者并不是让孩子学会所有知识,而应是让孩子会学。东西是永远学不完的,教育者也不可能无时无刻都陪伴在学生身边。因此,教育者应当要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独立自主才是赖以生存的根基。而给孩子“闲暇生活”的留白则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所在,留白并不是浪费孩子的时间,这个看似的“无”其实是最大的“有”,学生只有在留白的时间与空间里,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才能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能拥有自我管理的机会,才能实现自我全面健康地成长。所以教育者要学会适当的放手,给学生“闲暇生活”适当的留白。另外,在留白的时间内合理地生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而这些能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健康发展、更好地步入社会。但是,如果孩子不能合理地处理好留白的生活,那么这就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使他们在这留白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因此,使孩子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并处理好它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必须的。以下是一些建议与思考:
一、改善留白观念:多价值有纪律无关年龄
“有纪律”则指留白是要纪律来保障的,教育者要进行有纪律地留白。而理解“有纪律地留白”其本质就是要理解好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目前部分教育者则错误地理解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何为自由、何为纪律也把握不清。在他们眼中,给孩子自由就是放手让他去做,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需要去约束、管制,而纪律就是管制、压服,所以自由与纪律是完全对立的。然而何为自由?自由可分为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而上述人则把自由局限于绝对自由,认为自由就是放任,就是完全地满足自身的欲望。但是,我们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这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着自由的让渡,即满足自身自由的同时,不能以限制他人自由作为代价。所以,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自由必然相对。当人在享受自身自由的同时,需要遵从社会的纪律才能满足他人享有自由。同理,合理的纪律也能保障我们享有更多的自由,如果没有纪律,那么就没有真正的自由。那何为纪律?它并不是外在的压迫,真正的纪律应该是内在的纪律,是孩子们发自内心、自觉地遵守的,是自我意志的体现。基于此,蒙台梭利指出纪律的培养不是通过说教、谩骂,而是需要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需要孩子在自由活动中去理解纪律。他认为只有给孩子自由,孩子才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愿意反复的练习这件事,久而久之,发展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就会观察出其中的内在秩序,从而产生了纪律。因此,纪律的培养也是需要自由的环境。
二、树立正确儿童观:儿童就是儿童
拥有错误的儿童观也是造成教育者不给孩子留白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改变留白的观念,还需要改变儿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即“儿童就是儿童”。该内涵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儿童具有未成熟性,但在上文论述原因中提到部分教育者是把孩子的“未成熟”状态作为不给孩子自由的挡箭牌,他们只看到“未成熟”消极的含义。而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未成熟性”。正如杜威所说,“未成熟”应该指的是一种向前生长的力量,这恰能说明该阶段的孩子是具有可塑性和生长性的,而这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可塑性大并不意味着成人可以去“塑造”他们,儿童不是橡皮泥,他的可塑性并不是通过外力去塑造,而是通过儿童自己内在的力量去塑造。正如杜威说的“教育即生长”,人的发展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地发展自己,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成人只是儿童路上的“跟随者”。因此教育者想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可塑性,应该要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可以自主地与外界接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关于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