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调查分析的实践报告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掌握较高的阅读能力以及灵活的阅读方法,成为了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快速的信息提取能力,是社会未来所需人才的必备条件,而阅读正是实现这一切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基于语言识读与应用的高实用性学科,是儿童语言培育的重要基石,关系着儿童思维,情感的发展,以及各类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如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基本前提,甚至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儿童情感与价值培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和阅读教学为主,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用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多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及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教学的效果有关。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们的阅读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由上可知,阅读教学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提出部分建议,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更具有时效性,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具体帮助。
一、对于教师的建议
1. 准确定位,把握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重角色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博学而睿智的,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身份,看清自己的定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制定教学方案,把握教材内容,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是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学会放低姿态,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师生站在一个相等的平台进行探究,才能够更好的使学生表达自己、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是课堂的倾听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了解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予以正确的指导,引发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认为重点在于文本内容的讲述与分析,较多的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正确”领悟作品的“原意”,而忽视学生作为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作想象的力量,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中慢慢失去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一方面,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为学生讲解基础阅读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多听听处于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学生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然后在碰撞中交流。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调查分析的实践报告(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