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曲改编创作对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的探讨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本领为人类所特有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个性品质等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构成。而检验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比如在聆听或处理事情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被他人话语所影响;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付出行动;有好奇心,能一直坚持创造性活动等等。
而每个小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创造力。儿童大脑生长发育是充满未知性并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时期如果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很好地培养,那么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想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小学时期入手,开始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自主创新和多样选择的意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与能力。以下详细介绍歌曲改编创作对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的作用: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歌曲
在歌曲改编活动中,选择被改编的歌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音乐旋律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歌词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因此才能保证学生能用现有的音乐水平对歌曲进行改编创作。其次,所选歌曲应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有联系,保证他们在所处的音乐环境里有能创作的空间。再者,所提供的音乐素材应尽量丰富多元化,能让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改编过程中,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给他们营造出一种放松自在的环境氛围,诱导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的发展。像平常一些动画片、电视电影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片段,如《三只小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以及《爸爸去哪儿》、《狼和羊》等系列音乐,这类音乐的旋律大同小异,只是在曲调高低上存在差异,学生改编兴趣浓烈,且改编起来难度不大,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歌曲改编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分工合作进行探索性实践,使音乐在新的环境下表现出新姿态。具体一点来说,就是让学生结合各自的长处和特点,取长补短的进行分工合作。根据音乐的不同方面和方式实行创作改编,在磨合中逐步展现出日趋完善的作品,争取超过原本的音乐形式,让最后的音乐作品能带有自己的思想特色。像在《卖报歌》的改编活动中,有的同学表现欲很强烈,大家就让她演小毛头或者一起卖报的小伙伴,而推荐音乐感觉较好的同学进行配器加入,还有些同学参照原来的歌词进行改编。改编后歌词更多地是关于表演内容,鲜活且富有生气,再配上配器与表演,由此就完成了整个创编过程。在合作、分工中,学生们发挥各自最大潜能,实现了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也帮助他们实现了对原歌曲的深入理解。
三、提供展示舞台
关于歌曲改编创作对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的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